词语解释:触豸 拼音:chù zhì
即獬豸。相传獬豸为古代神羊,能辨触奸佞,故称。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圣主崇儒术,贤士翼帝躬;立朝防触豸,行路避乘驄。”参见“ 獬豸 ”。
词语解释:獬豸 拼音:xiè zhì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词语解释:椒花颂 拼音:jiāo huā sòng
《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 刘臻 妻 陈氏 者,亦聪辨能属文,尝正旦献《椒花颂》。其词曰:‘旋穹周迴,三朝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焕,标美灵葩,爰採爰献,圣容映之,永寿於万。’”后遂用为典实,指新年祝词。 唐 戴叔伦 《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禪。”亦省作“ 椒颂 ”。 清 王龙文 《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东杜于皇》诗:“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阳春》迎 楚 客,《椒颂》祝良朋。”词语解释:解嘲 拼音:jiě cháo
亦作“ 解謿 ”。 因被人嘲笑而自作解释。《汉书·扬雄传下》:“时 雄 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謿 雄 以玄尚白,而 雄 解之,号曰《解謿》。”《文选》作“解嘲”。 唐 司空图 《寄薛起居》诗:“麤才自合无岐路,不破工夫漫解嘲。” 明 王錂 《寻亲记·相逢》:“写怨挥毫,不是逢人作解嘲。”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太多‘诗’的诗,和所谓‘纯诗’者,将来恐怕只能以一种类似解嘲与抱歉的姿态,为极少数人存在着。”词语解释:看竹 拼音:kàn zhú
晋 王徽之 爱竹,曾过 吴中 ,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宋 黄庭坚 《寄南阳谢外舅》诗:“看竹辟强宅,閲士 黄公 壚。”词语解释:彭泽米 拼音:péng zé mǐ
《晋书·隐逸传·陶潜》载 陶潜 为 彭泽 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遂解印去县。后因以“彭泽米”指微薄的官俸。 宋 苏轼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诗:“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词语解释:颂椒 拼音:sòng jiāo
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谓之“颂椒”。 唐 杜甫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诗:“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 仇兆鳌 注:“颂椒,属正月。”词语解释:獬豸 拼音:xiè zhì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邪恶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词语解释:银钩 拼音:yín gōu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词语解释:元亮秫 拼音:yuán liàng shú
晋 陶潜 字 元亮 ,性嗜酒,尝为 彭泽 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穀。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见《晋书·隐逸传·陶潜》。后以指隐者所耽之酒。 唐 杜牧 《许七弃官东归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词语解释:豸冠 拼音:zhì guān
(1).即獬豸冠。《旧唐书·肃宗纪》:“御史臺欲弹事,不须进状,仍服豸冠。” 宋 黄庭坚 《次韵郭明叔长歌》:“文思 舜 禹 开言路,即看承詔著豸冠。”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惟监司观察之尊,豸冠绣衣之荣,或可稍为吐气。”
(2).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词语解释:豸角 拼音:zhì jiǎo
(1).獬豸的角。獬豸,古代传说中神兽。生一角,能别曲直,触邪佞。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鹰韝中病下,豸角当邪触。纠谬静 东周 ,申冤动南 蜀 。” 明 何景明 《寿许司马》诗:“触邪持豸角,纠繆逆龙鳞。”
(2).见“ 豸角冠 ”。
词语解释:豸角冠 拼音:zhì jiǎo guān
即獬豸冠。 唐 韦应物 《送阎寀赴东川辟》诗:“祇承简书命,俯仰豸角冠。” 宋 朱熹 《跋〈胡五峰诗〉》:“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蛾豸角冠。”亦省作“ 豸角 ”。 唐 许棠 《送张员外西川从事》诗:“豸角初离首,金章已在腰。”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鷄香含处隔青天。”参见“ 獬豸冠 ”。词语解释: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词语解释:紫府 拼音:zǐ fǔ
道教称仙人所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前蜀 贯休 《寄天台道友》诗:“紫府称非远,清溪径不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教他免堕红尘,早登紫府。”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山石峰》诗:“天愍至诚割紫府,掷之 桂林 西南隅。”词语解释:左思 拼音:zuǒ sī
(约250—约305) 中国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其诗《咏史》八篇为其代表作。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当时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后人辑有《左太冲集》词语解释:坐啸 拼音:zuò xiào
亦作“ 坐歗 ”。 闲坐吟啸。 东汉 成瑨 少修仁义,笃学,以清名见,任 南阳 太守,用 岑晊 (字 公孝 )为功曹,公事悉委 岑 办理,民间为之谣曰:“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坐啸”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坐啸徒可积,为邦岁已朞。”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识》:“但今之从政者则不然。凡居斯职者,必恩幸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 宋 苏轼 《次韵王滁州见寄》:“君家联翩尽卿相,独来坐歗谿山上。” 清 吴伟业 《寄房师周芮公先生》诗之二:“北府风流坐啸清, 萧郎 白帢爱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