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褒女 拼音:bāo nǚ
亦作“褒女”。 褒姒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幽王 之惑 襃女 也,祅始於 夏 庭。”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未免被他 褒女 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高丽女见疑》:“圣主之严防女戎如此,又安得 襃女 、 驪姬 之祸乎?”参见“ 襃姒 ”。
词语解释:褒姒 拼音:bāo sì
亦作“褒姒”。 周 时 褒国 女子, 姒 姓。 周幽王 伐 褒 , 褒侯 进 褒姒 ,为 幽王 所宠幸。性不好笑。 幽王 悦之万方不得。乃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而无外敌入寇事, 褒姒 大笑。 幽王 遂数举烽火,以博 褒姒 之笑。后 申侯 与 犬戎 攻 周 , 幽王 又举烽火,诸侯以为戏,不至, 幽王 被杀。《诗·小雅·正月》:“赫赫 宗周 , 襃姒 烕之。”《国语·晋语一》:“ 周幽王 伐 有襃 , 襃 人以 襃姒 女焉。”《楚辞·天问》:“ 周幽 谁诛?焉得夫 褒姒 ?”参阅《吕氏春秋·疑似》、《史记·周本纪》。词语解释:波神 拼音:bō shén
水神。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唐 元稹 《生春》诗:“ 织女 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二折:“我是个 金塘 小小莲花长,羞杀唤 张 家 六郎 。如今被波神移入五云乡,管领您三百红芳。”词语解释:击唾壶 拼音:jī tuò hú
见“ 击碎唾壶 ”。
词语解释:击碎唾壶 拼音:jī suì tuò hú
《晋书·王敦传》:“﹝ 王敦 ﹞每酒后輒咏 魏武帝 乐府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原形容对文学作品的极度赞赏,后亦用以形容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情。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有客虬髯醉咽呜,击碎唾壶小酒唱。”亦省作“ 击玉壶 ”、“ 击唾壶 ”。 唐 李白 《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清 归庄 《与侯彦舟书》:“弟病废之人,泥涂自甘,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词语解释:嵇阮 拼音:jī ruǎn
三国 魏 嵇康 与 阮籍 的并称。两人诗文齐名,皆以嗜酒、孤高不阿著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时 正始 餘风,篇体清澹,而 嵇 、 阮 、 应 、 繆 ,并驰文路矣。”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夫子 嵇 阮 流,更被时俗恶。” 宋 苏辙 《林笋》诗:“ 嵇 阮 欲来从我饮,开门一笑亦逢迎。” 清 方文 《穷冬六咏》之一:“生来 嵇 阮 性,麯蘖助天机。”词语解释:举烽 拼音:jǔ fēng
(1).燃点报警烽火。《墨子·号令》:“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 寇至,且入界。’” 宋 苏轼 《骊山三绝句》之二:“几变雕墙几变灰,举烽指鹿事悠哉。”
(2).见“ 举燧 ”。
词语解释:举燧 拼音:jǔ suì
(1).燃起火把。《文选·张衡〈西京赋〉》:“升觴举燧,既釂鸣鐘。” 薛综 注:“燧,火也。谓行酒举烽火以告众也。”《后汉书·班固传上》:“割鲜野食,举燧命爵。”按,《文选·班固〈西都赋〉》作“举烽”。
(2).燃起告警烽烟。《宋史·种世衡传》:“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词语解释:葵藿 拼音:kuí huò
(1).指葵与藿,圴为菜名。 南朝 宋 鲍照 《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宋 梅尧臣 《答持国遗魦鱼皮脍》诗:“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葵藿常弗饱,焉能免憔悴。”
(2).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词语解释:梁珠 拼音:liáng zhū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威王 ﹞与 魏王 会田於郊。 魏王 问曰:‘王亦有寳乎’ 威王 曰:‘无有。’ 梁王 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寳乎?’”后因以“梁珠”指宝珠。 唐 褚亮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色共 梁 珠远,光随 赵 璧圆。”词语解释:明妃 拼音:míng fēi
汉元帝 宫人 王嫱 字 昭君 , 晋 代避 司马昭 ( 文帝 )讳,改称 明君 ,后人又称之为 明妃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若夫 明妃 去时,仰天太息。” 宋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 初出 汉 宫时,泪湿春风鬢脚垂。” 郭沫若 《东方集·再出夔门》诗:“ 屈子 衣冠犹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词语解释:倾藿 拼音:qīng huò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葵藿。”后因以“倾藿”比喻忠于皇帝。 唐 李峤 《请预陪献捷表》:“太阳之暉,远鉴於倾藿;油云之泽,俯润於纤荆。”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常存倾藿之诚,虽知向日;居有戴盆之势,何以望天?”参见“ 倾阳 ”。
词语解释:倾阳 拼音:qīng yáng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迴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后因以“倾阳”比喻忠诚或归顺。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明 高启 《金进士葵轩》诗:“应有倾阳意,将军心正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东西南北勤献曝,蛮夷戎狄竞倾阳。”词语解释:囚梁 拼音:qiú liáng
汉 邹阳 为 梁王 门客,遭谗被囚。事见《汉书·邹阳传》。后以“囚梁”泛指被监禁。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三十韵》:“还 蜀 衹无补,囚 梁 亦固扃。”词语解释:缺壶歌 拼音:quē hú gē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词语解释:唾壶击缺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词语解释:唾壶敲缺 拼音:tuò hú qiāo quē
见“ 唾壶击缺 ”。
词语解释:唾壶击缺 拼音:tuò hú jī quē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词语解释:阳侯 拼音:yáng hòu
(1).古代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战国策·韩策二》:“塞漏舟而轻 阳侯 之波,则舟覆矣。” 鲍彪 注:“説 阳侯 多矣。今按《四八目》, 伏羲 六佐,一曰‘阳侯’,为江海。盖因此为波神歟?”《淮南子·览冥训》:“ 武王 伐 紂 ,渡於 孟津 , 阳侯 之波,逆流而击。”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仰希圣明眷,下戢 阳侯 波。”
(2).借指波涛。《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马茂元 注:“阳侯,波涛之神,这里用作波涛的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 惠子 ,上相之标也,而不能役舟楫以凌阳侯。” 清 钱谦益 《寿福清公六十序》:“捩柁呼号,与阳侯争一旦之命。”词语解释:玉唾壶 拼音:yù tuò h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词语解释:照乘 拼音:zhào shèng
见“ 照乘珠 ”。
词语解释:照乘珠 拼音:zhào chéng zhū
光亮能照明车辆的宝珠。 唐 独孤良器 《赋得沉珠于泉》:“皎洁沉泉水,荧煌照乘珠。” 唐 高适 《涟上别王秀才》诗:“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道》:“莫因贪看中秋月,失却盘中照乘珠。”亦省作“ 照乘 ”。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玩餘轻照乘,谢欲等悬黎。”《明史·程绍传》:“ 齐宣王 不寳照乘,前史美之。”参见“ 照车 ”。词语解释:照乘珠 拼音:zhào chéng zhū
光亮能照明车辆的宝珠。 唐 独孤良器 《赋得沉珠于泉》:“皎洁沉泉水,荧煌照乘珠。” 唐 高适 《涟上别王秀才》诗:“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道》:“莫因贪看中秋月,失却盘中照乘珠。”亦省作“ 照乘 ”。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玩餘轻照乘,谢欲等悬黎。”《明史·程绍传》:“ 齐宣王 不寳照乘,前史美之。”参见“ 照车 ”。
词语解释:照车 拼音:zhào chē
照耀车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后以代称照乘珠。 南朝 宋 谢庄 《孝武宣贵妃诔》:“照车去 魏 ,联城辞 赵 。”参见“ 照乘珠 ”。词语解释:邹书 拼音:zōu shū
西汉 邹阳 为 梁孝王 门客时,被谗下狱,于狱中上 梁王 书申冤,因而获释。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因以“邹书”为上书鸣冤的典故。 唐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贾 赋愁 单閟 , 邹 书怯 大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