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青玉案词谱
青玉案 汉张衡诗:“何以报之青玉案”,调名取此。《中原音韵》注:双调;《太和正音谱》注:高平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韩淲词,有“苏公堤上西湖路”句,名《西湖路》。

青玉案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 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楼花院 绮窗朱户 惟有春知处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空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知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


此调以贺词、苏词及毛词、史词为正体,若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之句法小异,曹组词之句法小异、又添字,毛词别首之摊破句法,赵长卿词之减字,赵词别首之句读参差,皆变体也。但诸词中,有前段第二句六字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六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有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后段第二句或七字、或八字者;亦有前段第二句五字者;又有前后段第五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者。各以类列,庶不混淆。 此调后段第二句,例作拗句,如欧阳修词“争似家山见桃李”,程垓词“别后谁吟倚楼句”,高观国词“入画遥山翠分黛”,吴文英词“不忍轻飞送残照”,南北宋人皆然。 又,此调后段起句,宋词俱仄平仄仄平平仄,惟黄庭坚“烟中一线”词,“别恨朝朝连暮暮”,恨字、上暮字俱仄声,朝朝二字俱平声;第二句,宋词俱仄仄平平仄平仄,惟曹冠“烟村茂樾”词,“枝上莺歌如解劝”,如字平声,解字仄声;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俱仄仄平平平仄仄,惟石孝友词,“翦翦霜风落平野”、“别后知他为何也”,落字、为字俱仄声,平字、何字俱平声。此等句法,宋人间一为之,非定格也,若汇参入图,恐失此调本体,故但详注以备考证,谱内可平可仄,悉校所采诸词。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苏 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谴黄耳 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 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 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与贺词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不押韵,宋、元词如此填者甚多。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李弥逊

  杨花尽教难拘管 也解趁 飞红伴 骢马无情人渐远 沙平浅渡 雨湿孤村 何处长亭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欲凭桃叶传春怨 莫不似 斜风倩双燕 纵得书来春又换 只将心事 分付眉尖 寂寞梨花院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即苏词体,惟后段第二句八字异。《松隐集》曹勋词二首,正与此同,但曹词前后段第三句“趁得梅花先春到”、“正怕和风都开了”,俱作拗句。 按,此词前后段第五句第四字,俱用平声,又与诸家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毛 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 又冷落 池塘暮 何处风来摇碧户 卷帘凝望 淡烟疏柳 翡翠穿花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京人去无由驻 忍独在 凭阑处 试问绿窗秋到否 可人今夜 新凉一枕 无计相分付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俱不用韵,与苏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宋有吕渭老、王炎、沈端节诸词可校。 元顾德辉词,亦填此体,惟换头句“红入花腮青入萼”,两入字俱仄声,腮字平声。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史达祖

  蕙花老尽离骚句 绿染遍 江头树 日午酒消听骤雨 青榆钱小 碧苔钱古 难买东君住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官河不碍遗鞭路 被芳草 将愁去 多定红楼帘影暮 兰灯初上 夜香初炷 犹自听鹦鹉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用韵,与贺词同,惟后段第二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宋有黄公绍词可校。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一叠韵 张 炎

  万红梅里幽深处 甚杖屦 来何暮 草带湘香穿水树 尘留不住 云留却住 壶内藏今古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独清懒入终南去 有忙事 修花谱 骑省不须重作赋 园中成趣 琴中得趣 酒醒听风雨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史词同,惟前后段第四句多押一韵,第五句用叠韵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吴 潜

  人生南北如歧路 惆怅方回断肠句 四野碧云秋日暮 苇汀芦岸 落霞残照 时有鸥来去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一杯渺渺怀今古 万事悠悠付寒暑 青箬绿蓑便野处 有山堪采 有溪堪钓 归计聊如许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即苏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亦作七字异。按,张榘词,前段第二句“秋在黄花羞涩处”,正与此同,但羞字平声,涩字仄声。

又一体 双调六十九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胡 铨

  宜霜开尽秋光老 感动节物愁多少 尘世难逢开口笑 满林风雨 一江烟水 飒爽惊吹帽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玉堂金马何须到 且斗取 尊前玉山倒 燕寝香清官事了 紫萸黄菊 皂罗红袂 花与人俱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此亦苏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七字,后段第二句八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李清照

  征鞍不见邯郸路 莫便匆匆归去 秋风萧条何以度 明窗小酌 暗灯清话 最好流连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相蓬各自伤迟暮 犹把新诗诵奇句 盐絮家风人所许 如今憔悴 但余双泪 一似黄梅雨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即苏词体,惟前段第二句六字不折腰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 酒旗沙岸 一簇渔樵市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 回头漫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 半窗残月 总是离人泪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与李清照词同,惟后段第二句八字异。按,曹词别首,前段第二句“在家纵贫亦好”,后段第二句“正思乡、惊时梦初觉”,正与此同。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毛 滂

  今宵月好来同看 月未落 人还散 把手留连帘儿畔 含羞和恨转娇盼 任花映 春风面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相思不用宽金钏 也不用 多情似玉燕 问取婵娟学长远 不必清光夜夜见 但莫负 团圆愿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词前段第二句六字,后段第二句八字,与李弥逊词同,惟前后段第四、五句减一字,作七字一句,两结添一字,俱作六字句异。 又按,前后段第三句第六字用平声,俱作拗体。所谓宋人间一为之,原非定格也,至第四句前后平仄亦不同,惜无别首可校。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赵长卿

  恍如辽鹤归华表 阅尽人间巧 天乞一堂山对绕 微波不动 岸巾时照 照见星星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舞风荷盖从敧倒 碧树生凉自天杪 谁识元龙胸次浩 骑鲸欲去 引杯独啸 醉眼青天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即贺词体,惟前段第二句五字异。按,赵词别首,前段第一、二句“结堂雄占云烟表,万象争呈巧”,正与此同。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 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 转听得 声声苦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利名萦绊何时住 恼乱愁肠成万缕 满眼兴亡知几许 不如寻个 老松石畔 作个柴门户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第一、二、三句,与吴潜词同,前结两句,与毛滂“今宵月好”词同,但少押一韵;后结三句,仍照苏词体填,句读参差,亦变调也,采以备体。 按,后段第二句,不作拗体,亦与诸家异。
历代作品
共172,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续上)
李弥逊 (1首)
李彭老 (1首)
李莱老 (1首)
杨无咎 (4首)
毛滂 (4首)
沈端节 (1首)
王之道 (3首)
王千秋 (2首)
石孝友 (1首)
程垓 (1首)
胡铨 (1首)
苏轼 (2首)
蔡伸 (2首)
谢逸 (1首)
贺铸 (1首)
赵以夫 (1首)
赵彦端 (1首)
赵长卿 (6首)
青玉案(宋·李弥逊)

杨花尽做难拘管。

也解趁、飞红伴。

骢马无情人渐远。

沙平浅渡,雨湿孤村,何处长亭晚。

欲凭桃叶传春怨。

算不似、斜风倩双燕。

纵得书来春又换。

只将心事,分付眉尖,寂寞梨花院。


青玉案(宋·李彭老)

楚峰十二阳台路。

算只有、飞红去。

玉合香囊曾暗度。

榴裙翻酒,杏帘吹粉,不识愁来处。

燕忙莺懒青春暮。

蕙带空留断肠句。

草色天涯情几许。

荼开尽,旧家池馆,门掩风和雨。


青玉案(宋·李莱老)

吟情老尽江南句。

几千万、垂丝缕。

花冷絮飞寒食路。

渔烟鸥雨,燕昏莺晓,总入昭华谱。

红衣妆靓凉生渚。

环碧斜阳旧时树。

拈叶分题觞咏处。

荀香犹在,庾愁何许,云冷西湖赋。


青玉案(宋·杨无咎)

五云楼阁蓬瀛路。

空相望、无由去。

弱水渺茫谁可渡。

君家徐福,荡舟寻访,却是曾知处。

群仙应问来何暮。

说与荣归锦封句。

句里丁宁天已许。

要教强健,召还廊庙,永作商岩雨。


青玉案(宋·杨无咎)

芝兰桃李环围著。

拥和气、浮帘幕。

寿斝交飞争满酌。

一声珠丳,数敲牙板,应有梁尘落。

腰金虽重何曾觉。

更看悬鱼上麟阁。

不用祖洲寻灵药。

平时阴德,几人今日,额手称安乐。


青玉案(宋·杨无咎)

奇葩珍树丛丛绕。

望仙隐、蓬莱小。

前枕湖光秋色晓。

荷花今岁,也如人意,不逐西风老。

霞觞献寿频频倒。

瑞蔼浮空凝不扫。

定自日边飞诏早。

芝庭呈秀,桂宫得意,更看明年好。


青玉案(宋·杨无咎)

南州独数多名士。

谁富贵、归桑梓。

昼锦如公难比似。

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行须勋业超青史。

再侍宸帏任非次。

醉袖尽教春酒渍。

明年此会,寿觞欲举,百拜君王赐。


青玉案(宋·毛滂)

芙蕖花上濛濛雨。

又冷落、池塘暮。

何处风来摇碧户。

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玉京人去无由驻。

恁独坐、凭阑处。

试问绿窗秋到否。

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青玉案(宋·毛滂)

玉人为我殷勤醉。

向醉里、添姿媚。

偏著冠儿钗欲坠。

桃花气暖,露浓烟重,不自禁春意。

绿榆阴下东行水。

渐渐近、凄凉地。

明月侵床愁不睡。

眉儿吃皱,为谁无语,阁住阳关泪。


青玉案(宋·毛滂)

玉婴初有排云分。

向晚色、娟娟静。

秋入风枝清不尽。

月和粉露,徘徊孤映,独夜扶疏影。

子猷风调全相称。

是彼此、无凡韵。

玉勒前头花柳近。

水边石上,冷依烟雨,时有幽人问。


青玉案(宋·毛滂)

今宵月好来同看。月未落、人还散。

把手留连帘儿畔。含羞和恨转娇盼。

恁花映春风面。相思不用宽金钏。

也不用、多情似玉燕。问取婵娟学长远。

不必清光夜夜见。但莫负、团圆愿。


青玉案(宋·沈端节)

史君标韵如徐庾。

更名节、高千古。

卧治姑溪才小驻。

闲云无定,阳春有脚,又作南昌去。

兴来亭上清歌度。

尽能唱、公诗句。

记取诸生临别语。

从容占对,天颜应喜,千万留王所。


青玉案(宋·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

仿佛过、长桥去。

贴水行云风送度。

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

出谷迁乔旧家句。

天意从人还许诉。

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青玉案(宋·王之道)

金尊照坐红裙绕。

怪一饷、歌声悄。

乱扑珠帘风絮晓。

香薰笑语,酒烘颜色,莫逐流年老。

诗涛入笔悬河倒。

快万里云天为君扫。

检点春容何处早。

柳条青眼,梅梢粉面,得恁于人好。


青玉案(宋·王之道)

逢人借问钱塘路。

我亦欲、西湖去。

目送兰桡知几度。

鳌峰浮玉,鲸波飞雪,正是潮来处。

海棠花下春将暮。

缓唱新词味佳句。

见说东君曾梦许。

柏台冠豸,金銮视草,便作商岩雨。


青玉案(宋·王千秋)

鸣鼍欲引鱼龙戏。

先自作、长江擂。

头管一声天外起。

群仙俱上,有人殊丽。

认得分明是。

欲相问劳来无计。

但隔炉烟屡凝睇。

掷我胸前方寸纸。

拥翘欲去。

颦蛾还住。

不尽徘徊意。


青玉案(宋·王千秋)

雪堂不远临皋路。

怅仙伯、骑鲸去。

燕麦桃花更几度。

横桥虽在,种松无有,谁是关心处。

解鞍君到冬虽暮。

传语无忘晒蓑句。

起手栽花花定许。

艺香披翠,灌红疏绿,趁取清明雨。


青玉案(宋·石孝友)

征鸿过尽秋容谢。

卷离恨、还东下。

剪剪霜风落平野。

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

春伴春游夜转夜。

别后知他如何也。

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青玉案(宋·程垓)

宝林岩畔凌云路。

记藉草、寻梅去。

咏绿书红知几度。

行云归后,碧云遮断,寂寞人何处。

一声长笛江天暮。

别后谁吟倚楼句。

匀面照溪心已许。

欲凭锦字,写人愁去,生怕梨花雨。


青玉案(宋·胡铨)

宜霜开尽秋光老。

感节物、愁多少。

尘事难逢开口笑。

满林风雨,一江烟水,飒爽惊吹帽。

玉堂金马何须道。

且斗取、尊前玉山倒。

燕寝香清官事了。

紫萸黄菊,皂罗红袂,花与人俱好。


青玉案(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


青玉案(宋·蔡伸)

鸾凰本是和鸣友。

奈无计、长相守。

云雨匆匆分袂后。

彩舟东去,橹声呕轧,目断长堤柳。

涓涓清泪轻绡透。

残粉余香尚依旧。

独上南楼空回首。

夜来明月,怎知今夜,少个人携手。


青玉案(宋·蔡伸)

参差弱柳长堤路。

柳外征帆去。

皓齿明眸娇态度。

回头一梦,断肠千里,不到相逢地。

来时约略春将暮。

幽恨空余锦中句。

小院重门深几许。

桃花依旧,出墙临水,乱落如红雨。


青玉案(宋·谢逸)

芦花飘雪迷洲渚。

送秋水、连天去。

一叶小舟横别浦。

数声鸿雁,两行鸥鹭。

天淡潇湘暮。

蓬窗醉梦惊箫鼓。

回首青楼在何处。

柳岸风轻吹残暑。

菊开青蕊,叶飞红树。

江上潇潇雨。


青玉案(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宋·赵以夫)

水亭横枕荷花浦。

觉水面、香来去。

亭上佳人云态度。

天然娇韵,十分撋就,唱尽黄金缕。

耳边低道清无暑。

我欲卿卿卿且住。

自笑风情衰几许。

一床明月,五更残梦,不到阳台路。


青玉案(宋·赵彦端)

当年万里龙沙路。

载多少、离愁去。

冷压层帘云不度。

芙蓉双带,垂杨娇髻,弦索初调处。

花凝玉立东风暮。

曾记江边丽人句。

异县相逢能几许。

多情谁料,琵琶洲畔,同醉清明雨。


青玉案(宋·赵长卿)

东门杨柳空盈路。

系得征鞍能驻不。

暗绿枝头新过雨。

柔丝千尺,乳莺百啭,似怨行人去。

行人去后如何处。

去向天边簉鹓鹭。

瑶管琼台多雅趣。

花砖稳上,玉阶阔步,肯念人尘土。


青玉案(宋·赵长卿)

天涯目断江南路。

见芳草,迷风絮。

绿暗花梢春几许。

小桃寂寞,海棠零乱,飞尽胭脂雨。

子规声里山城暮。

月挂西南梦回处。

满抱离愁推不去。

双眉百皱,寸肠千缕,若事凭鳞羽。


青玉案(宋·赵长卿)

去年社日东风里。

向三径、开桃李。

脆管危弦随意起。

绿阴红影,暖香繁蕊,伴我醺醺醉。

今年社日空垂泪。

客舍看花甚情意。

江上危楼愁独倚。

欲将心事,巧凭来燕,说与人憔悴。


青玉案(宋·赵长卿)

恍如辽鹤归华表。

阅尽人间巧。

天乞一堂山对绕。

微波不动,岸巾时照。

照见星星好。

舞风荷盖从攲倒。

碧树生凉自天杪。

谁识元龙胸次浩。

骑鲸欲去,引杯独啸。

醉眼青天小。


青玉案(宋·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

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

恼乱愁肠成万缕。

满眼兴亡知几许。

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青玉案(宋·赵长卿)

结堂雄占云烟表。

万象争呈巧。

老木参天溪四绕。

乱山横秀,一湖澄照。

天付阴晴好。

夜空唤客清樽倒。

明月飞来上林杪。

凉满九宵风露浩。

酒慵起舞,一声清啸。

平压波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