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草圣 拼音:cǎo shèng
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 汉 代 张芝 、 唐 代 张旭 等。 晋 卫恒 《四体书势》:“ 弘农 张伯英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常曰‘怱怱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 韦仲将 谓之草圣。”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弘农 张芝 ,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絶伦……人谓为草圣。”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之七:“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清 赵翼 《稚存往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劒娘斗眉嫵。”词语解释:黄金埒 拼音:huáng jīn liè
金黄色的垣墙。指朝廷。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管教人高低不上黄金埒,冷煖难生白玉墀。”词语解释:机石 拼音:jī shí
(1).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多用于作战。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电影流机石,鵶羣发大黄。”《宋史·真宗纪》:“六年春二月戊寅,幸 飞山 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 潜龙园 。”
(2).传说中天上 织女 支织机之石。亦以借指织机。 清 钱谦益 《高会堂酒阑杂咏序》:“渐臺 织女 ,机石依然。” 钱曾 注引《荆楚岁时记》:“ 张騫 寻 河 源得一石,示 东方朔 , 朔 曰:‘此石是天上 织女 支机石,何以至此?’” 龚骞 《九秋诗》之一:“听残机石望 天孙 ,琼窗綺疏六宫昏。”词语解释:建安骨 拼音:jiàn ān gǔ
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 建安 , 汉献帝 年号。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 王琦 注:“ 东汉 建安 之末,有 孔融 、 王粲 、 陈琳 、 徐干 、 刘楨 、 应瑒 、 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世谓之建安体。风骨遒上,最饶古气。”亦称“ 建安风骨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黄初 之后,惟 阮籍 《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词语解释:建安体 拼音:jiàn ān tǐ
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所作的诗文。其中不少作品(主要是诗歌),继承《诗经》及 汉 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词情慷慨,风格刚健,受到后世的推崇。 唐 王维 《别綦毋潜》诗:“盛得 江 左风,弥工建安体。” 赵殿成 笺注:“ 建安 , 汉 末年号。时 曹 氏父子及 鄴中 七子俱善篇章,后人谓之‘建安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参见“ 建安骨 ”。
词语解释:建安骨 拼音:jiàn ān gǔ
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 建安 , 汉献帝 年号。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 王琦 注:“ 东汉 建安 之末,有 孔融 、 王粲 、 陈琳 、 徐干 、 刘楨 、 应瑒 、 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世谓之建安体。风骨遒上,最饶古气。”亦称“ 建安风骨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黄初 之后,惟 阮籍 《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词语解释:金埒 拼音:jīn liè
(1).用钱币筑成的界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于时人多地贵, 济 ( 王济 )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匝地竟埒。时人号曰‘金埒’。” 徐震堮 校笺:“谓筑短垣围之以为界埒。”一本作“ 金沟 ”。
(2).借指豪侈的骑射场。 北周 庾信 《谢滕王赉马启》:“ 王济 饮酒之欢,长驱金埒。” 唐 李端 《赠郭驸马》诗:“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明 张景 《飞丸记·权公狼狈》:“想 章臺 马嘶金埒,怎知蜗壳忘回,麝脐番累。”
(3).借指名贵的马匹。 唐 司空曙 《观猎骑》诗:“金埒争开道,香车为驻轮。”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仅记 梦楼 《偕全公魁使琉球》二首,云:‘一行金埒响琼琚,公子羣过水竹居。’”
(4).金色的围墙。 明 屠隆 《昙花记·上游天界》:“须知上帝高居,不比人王宫殿,玉阶金埒。”词语解释:金丸 拼音:jīn wán
(1).金制的弹丸。《西京杂记》卷四:“ 韩嫣 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餘。 长安 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 嫣 出弹,輒随之,望丸之所落,輒拾焉。” 唐 骆宾王 《畴昔篇》:“且知无玉饌,谁肯逐金丸?” 宋 陆游 《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
(2).指金黄色的果实。 明 高启 《东丘兰若见枇杷》诗:“居僧记取南风后,留箇金丸待我尝。”
(3).比喻明亮的圆月。 宋 苏辙 《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捲尽流金丸, 戏马臺 西山鬱蟠。”词语解释:六龙 拼音:liù lóng
(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词语解释:马埒 拼音:mǎ liè
习射之驰道。两边有界限,使不致跑出道外。《晋书·王济传》:“ 济 买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人谓之‘金沟’。”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鴟。” 宋 苏轼 《次韵王晋卿和烟江迭嶂图》:“管絃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词语解释:钱埒 拼音:qián liè
谓积钱成堵。极言钱财之多。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已编钱埒买堂成,拼倒金籯将地布。”参见“ 金埒 ”。
词语解释:金埒 拼音:jīn liè
(1).用钱币筑成的界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于时人多地贵, 济 ( 王济 )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匝地竟埒。时人号曰‘金埒’。” 徐震堮 校笺:“谓筑短垣围之以为界埒。”一本作“ 金沟 ”。
(2).借指豪侈的骑射场。 北周 庾信 《谢滕王赉马启》:“ 王济 饮酒之欢,长驱金埒。” 唐 李端 《赠郭驸马》诗:“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明 张景 《飞丸记·权公狼狈》:“想 章臺 马嘶金埒,怎知蜗壳忘回,麝脐番累。”
(3).借指名贵的马匹。 唐 司空曙 《观猎骑》诗:“金埒争开道,香车为驻轮。”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仅记 梦楼 《偕全公魁使琉球》二首,云:‘一行金埒响琼琚,公子羣过水竹居。’”
(4).金色的围墙。 明 屠隆 《昙花记·上游天界》:“须知上帝高居,不比人王宫殿,玉阶金埒。”词语解释:鹊印 拼音:què yìn
(1).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载, 张颢 得山鹊所化的金印,官至太尉,后遂以“鹊印”指得官的喜兆。 唐 张鷟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羊车映玉,焕昇气於淮川;鹊印流金,鬱灵符於宝轴。”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告身状》:“宝过金籯,瑞同鹊印。”
(2).借指公侯之位。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明 徐渭 《边词》之十九:“手把龙韜何用读,臂悬鹊印自然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 李广 难封,岂忘情于鹊印; 冯唐 虽老,尚属意于龙头。”参见“ 鹊石 ”。
词语解释:鹊石 拼音:què sh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常山 张颢 ,为 梁州 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顥 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顥 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 汝南 樊衡夷 上言:‘ 尧 舜 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 顥 后官至太尉。”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 明 张煌言 《寿安福伯邓如磐》诗:“鹊石文垂早建牙,归来长啸饵丹砂。”词语解释:仁风 拼音:rén fēng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词语解释:三黜 拼音:sān chù
(1).三次被罢官。《论语·微子》:“ 柳下惠 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2).形容宦途不利。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形躯获宥,三黜无亏。”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迁。”词语解释:支机石 拼音:zhī jī shí
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太平御览》卷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集林》:“昔有一人寻 河 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 严君平 ,云:‘此支机石也。’”一说,其人为 汉 代 张骞 ,谓 骞 奉命寻找 河 源,乘槎经月亮至天河,在月亮见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织女取支机石与 骞 。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引 南朝 梁 宗懍 《荆楚岁时记》。 唐 宋之问 《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 成都 卖卜人。” 明 何景明 《七夕》诗:“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 清 赵翼 《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亦省作“ 支机 ”、“ 支石 ”。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七夕》诗:“空接 灵臺 下,方恧辨支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知甚日菱花重照,知甚支石还投。”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昔之乘槎者,或为客星而犯斗牛,或入女宿而得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