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桃源 

同源典故不知有汉 不知秦 不识东西晋 仙源 问秦人 如今不是秦 嫌秦 寻源 山中秦晋 晋客入洞 桃散武陵霞 桃源人 桃源土 桃源境 桃源士 桃源客 桃源路 桃源鸡犬 桃花洞 桃花流水 桃花源 桃花白云 桃花迷洞口 桃花闭洞门 武陵 武陵事 武陵人 武陵客 武陵春 武陵桃花 武陵水 武陵洞 武陵源 武陵溪 武陵趣 武陵路 洞中人 洞犬谢秦人 流水桃源 源桃 源水无路 源花 秦世客 秦人南避 秦人洞天 秦人溪 秦人迹 秦人路 秦人鸡犬 秦客 秦洞 秦渔 秦汉迷 闻犬洞 花源 迷武陵 逃秦 逃秦人 避世桃源 避秦 避秦人 避秦村 避秦溪 避秦路 隐桃花

相关人物陶潜

参考典故阮郎


《陶渊明集》卷六〈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荅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闲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刘歆即遣人随之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典故简释
桃源后用以指隐居处或仙境。唐杜甫《不寐》:“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

作者诗题诗句
于武陵赠王道士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于鹄南溪书斋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储光羲玉真公主山居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储嗣宗春游望仙谷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刘商袁十五远访山门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刘商题水洞二首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刘言史题茅山仙台药院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刘长卿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刘长卿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刘长卿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刘长卿寻张逸人山居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刘长卿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刘长卿石围峰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刘长卿秦系倾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刘长卿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刘长卿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刘长卿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刘长卿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刘长卿过郑山人所居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刘长卿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包融赋得岸花临水发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厉玄从军行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司空图丁未岁归王官谷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图春山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吴融倒次元韵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吴融偶书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吴融山居即事四首之四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吴融花村六韵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唐彦谦绯桃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乔侃人日登高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奚贾寻许山人亭子桃源若远近,渔子棹轻舟。
孟浩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孟浩然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母校书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崔涂江雨望花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崔涂王逸人隐居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张九龄与生公寻幽居处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张仲方赠毛仙翁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张南史寄静虚上人云门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张说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张说翻著葛巾呈赵尹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张贲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戎昱寄梁淑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戎昱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戴叔伦晚春桃源宁异此,犹恐世间闻。
戴叔伦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伦桂阳北岭隅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戴叔伦汉宫人入道霄汉九重辞凤阙,云山何处访桃源。
戴叔伦赠韩道士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戴叔伦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戴叔伦过友人隐居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施肩吾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曲信陵移居洞庭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李君何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李嘉祐送韦司直西行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送韦邕少府归钟山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李峤送司马先生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李德裕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呈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
李涉赠长安小主人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李白和卢侍御通塘曲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李白拟古十二首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李白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李白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李益寻纪道士偶会诸叟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李端归山居寄钱起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李端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
李端送郭参军赴绛州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李端送马尊师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李群玉恼从兄武陵洞里寻春客,已被桃花迷不归。
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李群玉赠花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送秦炼师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
李质宿日观东房诗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杜牧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杜甫不寐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杜甫北征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杜甫奉汉中王手札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杜甫寄从孙崇简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沣朗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杜甫赤谷西崦人家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杨凭千叶桃花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杨发南溪书院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欧阳衮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
武元衡春斋夜雨忆郭通微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桃源行送友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殷遥友人山亭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汪遵东海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汪遵短歌吟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间便是武陵溪。
沈佺期入少密溪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
法振月夜泛舟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独孤及伤春怀归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独孤及送别荆南张判官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王勃出境游山二首之一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链师院三首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王维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王维田园乐七首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王维送钱少府还蓝田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绩游仙四首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王绩田家三首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王绩田家三首之二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白行简赠毛仙翁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
皇甫冉春早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皇甫冉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皎然兵后西日溪行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应向秦时武陵路,花间寂历一人行。
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尊字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卢照邻过东山谷口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祖咏题韩少府水亭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秦系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秦系春日闲居三首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
秦系题章野人山居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窦群假日寻花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綦毋潜若耶溪逢孔九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罗虬比红儿诗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羊士谔郡斋读经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聂夷中题贾氏林泉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胡曾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萧颖士蒙山作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薛涛牡丹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苏广文自商山宿隐居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不逢人。
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贯休江边道士何妨将我去,一看武陵春。
贾岛夏夜上谷宿开元寺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郑愔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无云秦汉隔,别访武陵花。
钱起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钱起寻华山云台观道士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宛谓武陵洞,潜鹰造化移。
钱起岁暇题茅茨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钱起洞仙谣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钱起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钱起石井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钱起送毕侍御谪居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钱起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钱起题嵩阳焦道士石壁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韦庄江上别李秀才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韦处厚桃坞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韩偓六言三首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韩偓无题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韩愈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同窦书寻刘尊师不遇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韩翃寄武陵李少府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闻君招隐地,仿髴武陵春。
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骆宾王畴昔篇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高适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词语解释:仙源  拼音:xiān yuán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云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东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黄巖县 属地。”
(2).特指 晋 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维 《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白云护仙源,劫灰应不扰。”
词语解释:桃源  拼音:táo yuán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赌博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词语解释: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晋 陶潜 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 秦 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宋 梅尧臣 《华亭谷》诗:“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因此便成为富人的桃花源了。”
词语解释:桃源洞  拼音:táo yuán dòng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词语解释:桃源人  拼音:táo yuán rén
借指隐士。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歷,笑谢桃源人,花红復来覿。” 唐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诗:“侧闻郡守至,偶乘黄犊出。不别桃源人,一见经累日。”一本作“ 桃园人 ”。
词语解释:桃源客  拼音:táo yuán kè
(1).指隐者。 唐 卢纶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诗:“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2).称《桃花源记》中的渔人。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怕他年、重到路应迷,桃源客。”参见“ 桃花源 ”。
词语解释: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晋 陶潜 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 秦 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宋 梅尧臣 《华亭谷》诗:“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因此便成为富人的桃花源了。”
词语解释:桃源路  拼音:táo yuán lù
(1).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 松子 家。” 宋 辛弃疾 《水龙吟·题雨岩》词:“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清 纳兰性德 《海棠春》词:“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雀飞处。”参见“ 桃花源 ”。《白雪遗音·南词·乌啼花落》:“临别订期赠肺腑,缘何心口不相同。莫不是,另觅桃源路,许久全无信一封,害得我小侍儿报花无心赏。”参见“ 桃源洞 ”。
(2).指通往美人住处的路。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陇头云,桃源路,两魂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挑灯夜半自嘆吁,几回梦入桃源路,须再聘沉鱼美姿。”
词语解释:桃源洞  拼音:táo yuán dòng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台县 北。相传 东汉 时, 刘晨 、 阮肇 到 天台山 采药迷路,误入 桃源洞 遇见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冥录》。后因以指男女幽会的仙境。 唐 韩偓 《六言》诗之三:“忆泪因成别泪,梦游常续心游。 桃源洞 口来否?絳节霓旌久留。”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我与你笑相从,再休提误入 桃源洞 。”
(2).在 湖南省 桃源 县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马洞 ,相传是 东晋 陶渊明 所记桃花源的遗址。
词语解释:桃花洞  拼音:táo huā dòng
(1).指桃花源。亦借指隐居之地。 唐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復几春!”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
(2).传说 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桃花洞遇仙女。后因以指仙境。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臺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参阅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3). 四川省 长寿县 有桃花洞,以出产棺木板料而著称,因以桃花洞代指上等棺木。《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 尚举人 家有一副好板,原是 尚举人 父亲,在 四川 成都府 做推官时带来,预备他老夫人用的,两副桃花洞,他使了一副,只剩下这一副,墻磕底盖堵头俱全。”
词语解释:桃花源  拼音:táo huā yuán
晋 陶潜 作《桃花源记》,谓有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见 秦 时避乱者的后裔居其间,“土地平旷,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髮垂髫,并怡然自乐。”渔人出洞归,后再往寻找,遂迷不复得路。后遂用以指避世隐居的地方,亦指理想的境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宋 梅尧臣 《华亭谷》诗:“深非桃花源,自有渔者舟。” 杨朔 《木棉花》:“ 香港 ,这个美丽的海岛,暂时还是平静的,因此便成为富人的桃花源了。”
词语解释:武陵客  拼音:wǔ líng kè
指避世隐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寻舍弟将至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风景未应殊。”参见“ 武陵源 ”。
词语解释: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滩 ”、“ 武陵川 ”。 唐 汪遵 《东海》诗:“同作危时避 秦 客,此行何似 武陵滩 。”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寒侵 赤城 顶,日照 武陵川 ;若览名山誌,仍闻《招隐》篇。” 明 唐顺之 《广德道中》诗:“倘遇 秦 人应不识,只疑误入 武陵川 。”
(2).亦作“ 武陵溪 ”。 东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迷不得返,饥食桃果,寻水得大溪,溪边遇仙女,并获款留。及出,已历七世,复往,不知何所。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唐 王之涣 《惆怅词》之十:“ 晨 肇 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 武陵溪 。”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多管为残花几片,悮 刘晨 迷入 武陵源 。”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有缘千里能相会, 刘晨 曾入 武陵溪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为甚呵, 玉真 重遡 武陵源 ?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
词语解释: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滩 ”、“ 武陵川 ”。 唐 汪遵 《东海》诗:“同作危时避 秦 客,此行何似 武陵滩 。”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寒侵 赤城 顶,日照 武陵川 ;若览名山誌,仍闻《招隐》篇。” 明 唐顺之 《广德道中》诗:“倘遇 秦 人应不识,只疑误入 武陵川 。”
(2).亦作“ 武陵溪 ”。 东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迷不得返,饥食桃果,寻水得大溪,溪边遇仙女,并获款留。及出,已历七世,复往,不知何所。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唐 王之涣 《惆怅词》之十:“ 晨 肇 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 武陵溪 。”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多管为残花几片,悮 刘晨 迷入 武陵源 。”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有缘千里能相会, 刘晨 曾入 武陵溪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为甚呵, 玉真 重遡 武陵源 ?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
词语解释:武陵溪  拼音:wǔ líng xī
见“ 武陵源 ”。
词语解释: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滩 ”、“ 武陵川 ”。 唐 汪遵 《东海》诗:“同作危时避 秦 客,此行何似 武陵滩 。”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寒侵 赤城 顶,日照 武陵川 ;若览名山誌,仍闻《招隐》篇。” 明 唐顺之 《广德道中》诗:“倘遇 秦 人应不识,只疑误入 武陵川 。”
(2).亦作“ 武陵溪 ”。 东汉 刘晨 、 阮肇 入 天台山 迷不得返,饥食桃果,寻水得大溪,溪边遇仙女,并获款留。及出,已历七世,复往,不知何所。后成文人经常援引的典故。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唐 王之涣 《惆怅词》之十:“ 晨 肇 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 武陵溪 。”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多管为残花几片,悮 刘晨 迷入 武陵源 。”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有缘千里能相会, 刘晨 曾入 武陵溪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为甚呵, 玉真 重遡 武陵源 ?也则为水点花飞在眼前。”
词语解释:源花  拼音:yuán huā
指 桃花源 。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春草封归恨, 源花 费独寻。” 萧涤非 注:“‘源花’即 桃花源 , 陶潜 有《桃花源记》,相传即在 湖南 。”
词语解释:秦客  拼音:qín kè
(1).指从 秦 地来的人。《国语·晋语五》:“有 秦 客廋辞於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2).指 秦 时避乱移居 桃源洞 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 唐 韩愈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诗:“ 秦 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3).指 秦 弄玉 之夫 萧史 。 唐 李商隐 《和孙朴韦蟾孔雀咏》:“ 西施 因网得, 秦 客被花迷。” 冯浩 笺注引 朱鹤龄 曰:“《列仙传》《水经注》俱云 萧史 吹簫,能致白鹤、孔雀,自是用 秦楼 萧史 事。” 叶葱奇 注疏:“ 秦 客即指 萧史 ,这里借来指 孙 韦 。”
词语解释:秦洞  拼音:qín dòng
指 桃源洞 。 宋 杨亿 《樱桃》诗:“石髓凝 秦 洞,珠胎剖 汉 津。”亦称“ 秦人洞 ”。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桃花已满 秦 人洞,杏树犹存 董奉祠 。”
词语解释:花源  拼音:huā yuán
“ 桃花源 ”的省称。 唐 李白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 秦 人月下窥 花源 。” 宋 梅尧臣 《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到云壑,便若游 花源 。” 清 孙枝蔚 《为农》诗之四:“生年当 万历 ,临老忆京师。劝诫尤难忘, 花源 去莫迟。”
词语解释:逃秦  拼音:táo qín
犹避 秦 。避乱。 唐 麴信陵 《移居洞庭》诗:“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 秦 。” 宋 叶适 《余顷为中塘梅林诗他日来游复作》:“初如别逃 秦 ,疏附耻独贤。”
词语解释:避秦  拼音:bì qín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夏阳 适 晋 ,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 ,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 ,寻幽数日不逢人。”
(2).指躲避强暴或战乱。《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 , 朝鲜 并于 日 ,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3).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