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三山 

同源典故三壶 三岛 五山 员峤 员峤波翻 方丈 方壶 方蓬 海上三山 海上山 海中山 瀛岛 瀛洲 蓬丘 蓬壶 蓬山 蓬岛 蓬瀛 蓬莱 蓬莱仙岛 蓬莱仙馆 蓬莱宫殿 蓬莱岛 蓬莱银阙 入海求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369~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拾遗记》卷一《高辛》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作者诗题诗句
上元夫人留别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
任华寄李白蓬莱径是曾到来,方丈岂唯方一丈。
伊璠及第后寄梁烛处士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元结窊尊诗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
刘威感寓他年免似骊山鬼,信有蓬莱不可寻。
刘威赠道者道帔轻裾三岛云,绿髯长占镜中春。
刘得仁赠道人三山来往寻常事,不省曾惊市井人。
刘沧代友人悼姬满庭芳草坐成恨,迢遰蓬莱入梦频。
刘沧宿题天坛观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刘禹锡吐绶鸟词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
刘禹锡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
刘禹锡怀妓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如今三山上,名字在真籍。
刘禹锡鹤叹二首一院春草长,三山归路迷。
刘驾效陶两曜无停驭,蓬壶应有墓。
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海上应无三岛路,人间惟有一声歌。
司空图寄郑仁规万里云无侣,三山鹤不笼。
司空图携仙箓九首却赖风波阻三岛,老臣犹得恋明时。
司空图步虚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司空图淮西鳌冠三山安海浪,龙盘九鼎镇皇都。
司空图狂题十八首之十八曾闻劫火到蓬壶,缩尽鳌头海亦枯。
司空曙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石自蓬山得,泉经太液来。
司马札山中冕兴寄裴侍御安得蓬丘侣,提携采瑶英。
司马札赠王道士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
吕岩七言今日与君无吝惜,功成只此是蓬瀛。
吕岩七言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
吕温赋得失群鹤万里宁辞远,三山讵忆归。
周朴桐柏观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姚系送陆浑主簿赵宗儒之任故人吏为隐,怀此若蓬瀛。
姚合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兼秩恩归第一流,时寻仙路向瀛洲。
姚合赠王尊师先生自说瀛洲路,多在青松白石间。
孔德绍南隐游泉山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孟郊喜符郎诗有天纵海鲸始生尾,试摆蓬壶涡。
孟郊秋怀一直亦有巧,不肯至蓬莱。
孟郊送无怀道士游春山水蓬莱浮荡漾,非道相从难。
寒山诗三百三首但看北邙山,个是蓬莱岛。
徐敞赋得金茎露大君当御宇,何必去蓬瀛。
曹唐送刘尊师祗阙庭三首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
曹邺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既舍三山侣,来余五斗粮。
曹邺寄嵩阳道人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曹邺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李咸用喻道不知流水潜催老,未悟三山也是尘。
李咸用水仙操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李咸用秋夕书怀寄所知三岛路遥身汩没,九天风急羽差池。
李商隐寄华岳孙逸人海上呼三岛,斋中戏五禽。
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三山诚迥视,九州扬一尘。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李商隐当句有对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李德裕罗浮山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李洞赠长安毕郎中从此几迁为计相,蓬莱三刻奏东巡。
李涉寄河阳从事杨潜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李涉春山三朅来未必蓬莱有仙药,能向鼎中云漠漠。
李涉逢旧二首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
李端杂歌呈郑锡司空文明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李群玉中秋寄南海梁侍御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李群玉中秋越台看月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
李群玉失鹤清海蓬壶远,秋风碧落深。
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李群玉将游罗浮登广陵楞伽台别羽客送云归蓬壶,望鹤灭秋碧。
李群玉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江上青莲宫,人间蓬莱岛。
李群玉送隐者归罗浮蓬莱道士飞霞履,清远仙人寄好诗。
李频即席送许曹南省兄待看春榜来江外,名占蓬莱第几仙。
杜牧偶题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
杜牧寄题甘露寺北轩曾向蓬莱宫里行,北轩阑槛最留情。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十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杜甫游子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杜甫西阁二首诗尽人间兴,兼须入海求。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杜荀鹤依韵次同年张曙先辈见寄之什九华山叟惊凡骨,同到蓬莱岂偶然。
杜荀鹤怀紫阁隐者未归蓬岛上,犹隐国门前。
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柳宗元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蓬莱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柳宗元新植海石榴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杨凭长安春夜宿开元观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杨洵美答李昌期三山载群仙,峨峨咸浪中。
武元衡题故蔡国公主九华观上池院不与蓬瀛异,迢迢远玉除。
沈亚之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芳草迷三岛,澄波似五湖。
牟融天台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
牟融送羽衣之京阆苑云深孤鹤迥,蓬莱天近一身遥。
独孤及观海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
王季友滑中赠崔高士瑾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王起赠毛仙翁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白居易海漫漫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皎然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上真观却望湖水背云视层崖,别是登蓬壶。
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
罗邺望仙千山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
罗隐临川投穆中丞翅弱未知三岛路,舌顽虚掉五侯门。
翁洮归飞未得东风力,魂断三山九万程。
薛据西陵口观海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袁皓及第后作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褚载赠道士簪星曳月下蓬壶,曾见东皋种白榆。
许棠赠栖白上人已住城中寺,难归海上山。
许浑学仙二首闻有三山未知处,茂陵松柏满西风。
许浑闻释子栖玄欲奉道因寄三山未有偷桃计,四海初传问菊名。
许浑长安岁暮三山岁岁有人去,唯恐海风生白波。
贾岛过杨道士居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贾至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閰功曹舍人旷如临渤澥,窅疑造瀛洲。
赵嘏淮信贺滕迈台州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赵嘏答友人窗户动摇三岛树,琴尊安稳五湖船。
郑畋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去相招。
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记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钱起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钱起卧疾答刘道士长吟想风驭,恍若升蓬瀛。
雍裕之曲江池上何必三山待鸾鹤,年年此地是瀛洲。
韦庄渔塘十六韵瑩澈通三岛,岩梧积万层。
韦庄王道者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
韩偓思录旧诗于卷上凄然有感因成一章自吟自泣无人会,肠断蓬山第一流。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
韩偓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合充凤食留三岛,谁许莺偷过五湖。
韩偓无题渺弥三岛浪,平远一楼春。
韩翃送夏侯侍郎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高蟾送张道士因将岁月离三岛,闲贮风烟在一壶。
鲍溶寄福州从事殷尧藩越岭寒轻物象殊,海城台阁似蓬壶。
鲍溶得储道士书为问蓬莱近消息,海波平静好东游。
鲍溶望江中金山寺一朵蓬莱在世间,梵王宫阙翠云间。
鲍溶望麻姑山自从青鸟不堪使,更得蓬莱消息无。
词语解释:三壶  拼音:sān hú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莱 、 瀛洲 的合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词语解释:三山  拼音:sān shān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词语解释:三山骨  拼音:sān shān gǔ
指驴马后背近股外的骨骼。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词语解释:三岛  拼音:sān dǎo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词语解释:五山  拼音:wǔ shān
(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嶠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 李贤 注:“五山即五岳也。”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五山踣,流漂八维蹉。”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径山 兴盛万寿寺 、 北山 景德灵隐寺 、 南山 净慈报恩光孝寺 、 宁波 阿育王山 鄮峰广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词语解释:员峤  拼音:yuán qiáo
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沉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词语解释: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1).一丈见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龙门山 ,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茅盾 《锻炼》二:“窗外是不满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极言肴馔之丰盛。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赵岐 注:“极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书生﹞乃於口中吐一铜盘,盘中海陆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呵!”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养焉。”
(3).初指寺院。后指僧尼长老、住持的居室。《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 张铣 注:“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象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临方丈。” 唐 欧阳詹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尼姑连忙出门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两位男性住北间,两位堂客住南间,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观住持的居室。《水浒传》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看过了 吕纯阳 、 韩湘子 跨鹤并飞的亭子……便在方丈内坐了一会。”
(5).指寺院、道观的住持。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之三:“名价皆酬百万餘,尚怜方丈讲玄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总其成。” 郁达夫 《在寒风里》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辞别了方丈,走下山来。”
(6).传说中海上神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 方丈 、 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 、 天台 。” 宋 贺铸 《海月谣》词:“顿觉 蓬莱 、 方丈 ,去人不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卧三脚木榻上,觉四体舒适,心神开朗,如居 蓬莱 、 方丈 间。”参见“ 方丈洲 ”。
词语解释:方丈洲  拼音:fāng zhàng zhōu
传说 东海 中神山名。《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西南东北岸正等。 方丈 方面各五千里,上专是羣龙所聚;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
词语解释:方壶  拼音:fāng hú
(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仪礼·燕礼》:“司宫尊于东楹之西,两方壶。” 郑玄 注:“尊方壶,为卿大夫士也。” 贾公彦 疏:“以其燕总有卿大夫士,又别有公尊瓦大两,故知方尊为此人也。”《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汉 何休 注:“壶,礼器。腹方口圆曰壶,反之曰方壶。”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 方丈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殷敬顺 释文:“一曰 方丈 。” 汉 班固 《西都赋》:“滥 瀛洲 与 方壶 , 蓬莱 起乎中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是当年、玉斧削 方壶 ,无人识。” 清 金农 《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 方壶 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
词语解释:方蓬  拼音:fāng péng
传说中海中二神山 方丈 、 蓬莱 的并称。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诗:“寄言 息夫子 ,岁晚陟 方 蓬 。” 王琦 注:“ 方 蓬 , 方丈 、 蓬莱 ,海中二神山也。”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逢僧问 兜率 ,访道疑 方 蓬 。”
词语解释:瀛洲  拼音:yíng zhōu
亦作“ 瀛州 ”。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词语解释:登瀛洲  拼音:dēng yíng zhōu
比喻士人得到荣宠,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兴,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开文学馆,擢 房玄龄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更直宿於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来相传海中有三神山、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则成仙矣,故以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刘克庄 《哭毛易甫》诗:“垂二十年犹入幙,后三四榜尽登 瀛 。” 清 沙张白 《再来诗谶记》:“苟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侥倖耳。”
词语解释:蓬丘  拼音:péng qiū
即 蓬莱山 。《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蓬丘 , 蓬莱山 是也。” 唐 李白 《悲清秋赋》:“吾将採药於 蓬丘 。” 清 黄叔威 《古诗》之七:“东海近几席,彷彿是 蓬丘 。”参见“ 蓬莱山 ”。
词语解释:蓬莱山  拼音:péng lái shān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 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李贤 注:“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 西王母 ,何处 蓬莱山 。”
词语解释:蓬壶  拼音:péng hú
即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 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 蓬壶 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 蓬壶 约。”
词语解释:蓬山  拼音:péng shān
(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词语解释:蓬莱山  拼音:péng lái shān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山海经·海内北经》:“ 蓬莱山 在海中。”《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李贤 注:“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祕録并皆在焉。” 清 孙枝蔚 《寿汪生伯先生闵老夫人》诗:“何名 西王母 ,何处 蓬莱山 。”
词语解释:蓬莱  拼音: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词语解释:蓬岛  拼音:péng dǎo
即 蓬莱山 。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溪之胜》诗:“ 桃源 与 蓬岛 ,仙界疑未遥。”参见“ 蓬莱 ”。
词语解释:蓬莱  拼音: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
词语解释:蓬瀛  拼音:péng yíng
蓬莱 和 瀛洲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駟而轡蛟龙,或弃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访 蓬 瀛 。” 明 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 周南 异留滞,看君到处即 蓬 瀛 。”
词语解释:蓬莱  拼音:péng lái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