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一曲阳关 三叠阳关 千万遍阳关 唱渭城 唱阳关 四叠阳关 泣渭城 渭城 渭城挹轻尘 渭城朝雨 渭城柳 渭城歌 渭城诗 渭城风雨 听阳关 西出阳关 阳关一杯酒 阳关三叠 阳关曲 阳关无故人 阳关声苦 阳关西出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案:渭城一曰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刘禹锡与歌者诗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客舍依依柳色新】【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词语解释:三叠阳关  拼音:sān dié yáng guān
《阳关三迭》。琴曲。琴谱以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之曲。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 巫山 晓。”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肺腑,恨怎舒,《三叠阳关》愁万缕。”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凄愴似和半夜 楚 歌声,悲切似唱《三叠阳关令》。”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三折:“本弹的是一曲《凤求凰》,倒做了《三叠阳关令》。”
词语解释:渭城  拼音:wèi chéng
(1).地名。本 秦 都 咸阳 , 汉高祖 元年改名 新城 ,后废。 武帝 元鼎 三年复置,改名 渭城 。 东汉 并入 长安县 。治所在今 陕西 咸阳 东北二十里。 唐 王维 《观猎》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 元 王士熙 《送巨德新》诗:“ 渭城 秋水汎红莲,白雪 梁园 作赋年。”
(2).乐府曲名。亦名《阳关》。 唐 王维 《送人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3).后来谱入乐府,便以诗中“渭城”名曲。 唐 刘禹锡 《与歌者何戡》诗:“旧人唯有 何戡 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清 袁于令 《西楼记·之任》:“一朝打散如浪萍,几句 楚江 情,分明唱《渭城》。” 郁达夫 《湖上杂咏》之一:“如今刼后河山改,来听 何戡 唱《渭城》。”
词语解释:阳关三叠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而得名。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逐谓之《阳关三叠》。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着,又是四叠,皆非是。每句三唱,已应三叠,则丛然无復节奏。有 文勛 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 唐 本三叠如此。 乐天 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则一句不叠审矣。”
词语解释:阳关曲  拼音:yáng guān qǔ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词语解释:阳关三叠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而得名。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逐谓之《阳关三叠》。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着,又是四叠,皆非是。每句三唱,已应三叠,则丛然无復节奏。有 文勛 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 唐 本三叠如此。 乐天 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则一句不叠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