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文翁

相关人物文翁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文翁〉~3625~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作者诗题诗句
刘鲁风江西投谒所知为典客所阻因赋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文翁。
方干处州献卢员外直缘后学无功业,不虑文翁不至公。
李夷简西亭暇日书怀十二韵献上相公文翁旧学校,子产昔田畴。
李端送河兆下第还蜀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呈陆宰我行洞庭野,歘得文翁肆。
杨知至和李尚书命妓歌饯崔侍御声随御史西归去,谁伴文翁怨九春。
樊宗师蜀绵州越王楼诗既乏富庶能,千万惭文翁。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章孝标上西川王尚书人人入蜀谒文翁,妍丑终须露镜中。
罗隐所思只觉惘然悲谢傅,未知何以报文翁。
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罗隐重送郎州张员外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羊士谔书楼怀古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
薛能监郡犍为舟中寓题寄同舍一寝闲身万事空,任天教作假文翁。
薛能送崔学士赴东川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黄滔绛州郑尚书谁谓唐城诸父老,今时得见蜀文翁。
词语解释:文翁  拼音:wén wēng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