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陶唐

相关人物


《尚书》卷七〈夏书·五子之歌〉~0~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旧题汉·孔安国传:「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


作者诗题诗句
徐凝员峤先生逢人借问陶唐主,欲进冰蚕五色丝。
李咸用和人湘中作一棹寒波思范蠡,满尊醇酒忆陶唐。
李华咏史十一首之三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
王维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备知轻济道,高卧陶唐时。
韦应物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自乐陶唐人,服勤在微力。
鲍溶读李相心中乐果闻丞相心中乐,上赞陶唐一万春。
词语解释:陶唐  拼音:táo táng
(1).古帝名。即 唐尧 。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后徙于 唐 。《书·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 冀 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而亡。”《孔子家语·五帝德》:“ 宰我 曰:‘请问 帝尧 。’ 孔子 曰:‘ 高辛氏 之子,曰 陶唐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 太宗 谓侍臣曰:‘昔 陶唐 大圣, 柳下惠 大贤,其子 丹朱 甚不肖,其弟 盗跖 为巨恶。’”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 神农 去 陶唐 ,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
(2).古部族名。《史记·夏本纪》:“ 陶唐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朱鹤龄 注:“《唐·宰相世系表》: 杜 氏出 祁 姓, 帝尧 裔孙 刘累 之后,在 周 为 唐杜氏 。 成王 灭 唐 ,以封弟 叔圉 ,改封 唐氏 子孙於 杜城 , 京兆 杜陵 是也。然则 唐 与 杜 盖同族也。”参见“ 陶唐氏 ”。
(3). 陶唐 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主,后指称贤明的帝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久著仁贤声誉重,中外推戴 陶唐 。”
(4).指 陶唐 之世。 晋 左思 《魏都赋》:“鉴茅茨於 陶唐 ,察卑宫於 夏禹 。”
(5).借指开明盛世。 唐 鲍溶 《读李相心中乐》诗:“果闻丞相心中乐,上赞 陶唐 一万春。”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凤授朝议大夫制》:“以 河汾 之学,教 陶唐 之人,士习之淳,文体之正,胥自 晋 始。”
(6).指《击壤歌》。 宋 陆游 《示儿子》诗:“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五:“枝榦虽不广,亦足蔽一乡。野人时就坐,鼓腹歌《陶唐》。”参见“ 陶唐歌 ”。
(7).借指 中国 。 清 吕履恒 《许由冢》诗:“青山顶上一孤邱,俯视 陶唐 十二州。”
词语解释:陶唐氏  拼音:táo táng shì
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 唐尧 治地,位于 平阳 (今 山西 临汾 西南), 尧 乃其领袖。《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宣子 曰:‘昔 匄 之祖,自 虞 以上,为 陶唐氏 ,在 夏 为 御龙氏 ,在 商 为 豕韦氏 ,在 周 为 唐杜氏 。’” 杜预 注:“ 陶唐 , 尧 所治地, 太原 晋阳县 也。终 虞 之世以为号,故曰自 虞 以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 陶唐氏 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宋 罗泌 《路史·后纪·陶唐氏》:“ 帝尧 , 陶唐氏 , 姬 姓, 高辛氏 之第二子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 祁 姓有传说中的 陶唐氏 ,即 唐尧 所属的氏族部落。 陶唐氏 原在今 河北省 的一些地方,所以说‘唯彼 陶唐 ,帅彼天常,有此 冀 方’。到 尧 时迁到今 山西 南部 汾水 流域,其后裔建立 唐国 。”参见“ 陶唐 ”。
词语解释:陶唐歌  拼音:táo táng gē
《击壤歌》。相传 帝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作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辞内容反映了对没有暴政、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歌颂和向往。 清 徐夔 《苦热》诗:“安得白雨洒秋令,击壤一和 陶唐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