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不事小儿 

同源典故五斗折 五斗折腰 五斗禄 五斗米 五斗粟 低头为米 元亮折腰 屈腰 折为督邮腰 折腰五斗 折腰升斗 折腰吏 折腰为五斗 折腰为米 折腰营口腹 折腰禄 折腰辱 斗粟 渊明五斗米 为米折腰 为米负初心 督邮束带 腰恒折 腰折 辞小秩

相关人物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典故简释
五斗米喻微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斗粟喻兄弟相残。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作者诗题诗句
刘长卿颍川留别司仓李万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刘长卿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司空曙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岑参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岑参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岑参衙郡守还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张循之送王汶宰江阴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徐夤鸿门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曹邺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既舍三山侣,来余五斗粮。
李商隐自贶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李嘉祐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李白口号赠徵君鸿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寻紫极宫感秋作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李白赠临洺县令皓弟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李颀赠别高三十五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杜甫官定后戏赠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权德舆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王维早秋山中作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白居易北亭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白居易忆微之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皇甫冉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卢纶送乐平苗明府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钱起送孙十尉温县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钱起过沈氏山居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韦应物沣上西斋寄诸友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韦应物赠王侍御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杂言送黎六郎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高适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右相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高适封丘作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词语解释:五斗禄  拼音:wǔ dǒu lù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词语解释: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词语解释: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词语解释:五斗粟  拼音:wǔ dǒu sù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词语解释: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 五斗 ”。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词语解释:屈腰  拼音:qū yāo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词语解释:折腰吏  拼音:zhé yāo lì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词语解释:折腰  拼音:zhé yāo
亦作“ 折要 ”。
(1).弯曲的腰。 汉 刘向 《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
(2).谓弯着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
(3).弯腰行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 飞龙山 神, 庭凑 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 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 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 陈鳣 《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4).借指鞠躬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覲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 中国 拜跪。”
(5).《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髮长折腰,将貽 陶公 誚。”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 濮阳 秀,方厌折腰辱。” 清 方文 《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6).崇敬,倾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古百戏节目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8).舞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小垂手》诗:“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云笈七籤》卷一○六:“ 王华 作唱, 西妃 折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 柳姬 ,我不见你舞了,好一折腰,试他垂手。”
(9).指格律诗中的失黏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絶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郭绍虞 注:“案八句折腰当亦指失黏之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折腰者,如絶句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不用黏者是也。”
(10).见“ 折腰步 ”。
词语解释:折腰禄  拼音:zhé yāo lù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沉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词语解释:折腰  拼音:zhé yāo
亦作“ 折要 ”。
(1).弯曲的腰。 汉 刘向 《列女传·锺离春》:“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指……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南本则聋瞽、喑哑、驮背、折腰诸恶状,无一不备於身矣。”
(2).谓弯着腰。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折腰而趋,流汗喘乏。”
(3).弯腰行礼。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墅西 飞龙山 神, 庭凑 往祭之。将及祠百步,有人具冠冕,折腰於 庭凑 ;及入庙,神乃侧坐。” 明 宋濂 《虎跑泉铭》:“拔剑刺山,水为之涌;折腰拜井,泉乃仰流。” 清 陈鳣 《对策·拜礼》:“介者不拜,故以肃为礼,以其不可折要也。”
(4).借指鞠躬礼。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泰西各国使臣咸请覲见,先自言用西礼折腰者三,不习 中国 拜跪。”
(5).《晋书·隐逸传·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后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华髮长折腰,将貽 陶公 誚。”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伊人 濮阳 秀,方厌折腰辱。” 清 方文 《彭泽怀古》诗:“折腰非所愿,解组亦何难。”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为了我们的事业,就是一升米需要折腰,他也可以折了。”
(6).崇敬,倾倒。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7).古百戏节目之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盌注、踢瓶、筋斗、擎戴之类。”
(8).舞貌。 南朝 梁简文帝 《小垂手》诗:“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云笈七籤》卷一○六:“ 王华 作唱, 西妃 折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 柳姬 ,我不见你舞了,好一折腰,试他垂手。”
(9).指格律诗中的失黏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絶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郭绍虞 注:“案八句折腰当亦指失黏之格。” 清 冯班 《钝吟杂录·严氏纠缪》:“折腰者,如絶句平仄平仄或仄平仄平,不用黏者是也。”
(10).见“ 折腰步 ”。
词语解释:斗粟  拼音:dǒu sù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词语解释: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汉文帝 弟 淮南王 刘长 谋反,事败被废,徙居 蜀郡 严道县 ,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 淮南厉王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於兄弟而更相逐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帝遂召 武子 苦责之,因曰:‘知愧否?’ 武子 曰:‘尺布斗粟之謡,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恭惟圣夫,篤叙天伦。尺布斗粟之謡,自詒伊阻。”亦省作“ 尺布 ”。 唐 李白 《上留田行》:“ 孤竹 、 延陵 ,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听。”《旧唐书·太宗纪下》:“当神 尧 任谗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髮,方惧毁巢之祸,寧虞尺布之謡。”
词语解释:腰折  拼音:yāo shé
折腰。谓屈身事人。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衝天。”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当年五斗米,今日二千石,还似旧时,腰折来犹未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光复文献〉附录〈忠告汉奸文〉》:“或腰折五斗米,或脚踏两边船,无非欲谋个人之私利,无非欲博无耻之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