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一枝桂 

同源典故一枝丹桂 一枝仙桂 一枝荣 一枝高折 丹枝 丹桂 仙桂 失桂 昆山一片 昆山片玉 手中有桂 折桂 折桂高枝 擢桂 攀桂 昆山一片 昆山玉 昆玉 东堂桂 东堂桂树 东堂策 桂一枝 桂折 桂枝 桂树 桂科 桂籍 桂苑一枝 桂香 片玉 芳桂 诜枝 诜桂 郗枝 郤堂桂 郤家兄弟 郤枝 郤诜 郤诜丹桂 郤诜枝 郤诜第 郤诜策 郤诜联臂 郤诜高第 青桂

相关人物郤诜


《晋书》卷五十二〈郤诜列传〉~443~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典故简释
东堂桂树喻指科举及第。唐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片玉喻贤才。唐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作者诗题诗句
于濆思归引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于濆感怀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刘商送李元规昆季赴举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
刘商送杨行元赴举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得仁莺出谷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
刘禹锡伤韦宾客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
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刘轲玉声如乐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刘驾送李殷游边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司空图榜下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司马扎送友人下第东游圣代留昆玉,那令愧郤诜。
周匡物及第后谢座主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周墀贺王仆射放榜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姚鹄及第后上主司王起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孟郊送别崔寅亮下第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孟郊题从叔述灵岩山壁桂枝妄举手,萍路空劳生。
孙定寄孙储一作下笔醉中寄储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
岑参送縢亢擢第归苏州拜亲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送蒲秀才擢第归蜀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送薛彦伟擢第东归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崔峒奉和给事寓直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张氏寄夫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张蠙抒怀几出东堂谢不才,便甘闲望故山回。
彭伉寄妻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方干上越州杨严中丞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方干中秋月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方干献王大夫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方干送王霖赴举郤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
方干送缙陵王少府赴举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
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李咸用赠陈望尧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欲寄同年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李商隐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守戎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李商隐赠孙绮新及第长乐遥听上苑钟,彩衣称庆桂香浓。
李山甫下第献所知二首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李山甫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
李山甫赴举别所知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李端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群玉劝人庐山读书片玉若磨唯转瑩,莫辞云水入庐峰。
李群玉岳阳春晚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李群玉送唐侍御福建省兄霄汉春风棣萼开,桂枝攀尽贾家才。
李群玉送魏圭觐省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鹢。
杜甫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杜甫哭长孙侍御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林藻梨岭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权德舆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武元衡戏赠韩二秀才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为文命未通。
武元衡送李正字之蜀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
武元衡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王霞卿答郑殷彝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白居易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皇甫冉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卢尚卿东归诗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
卢纶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窦常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窦牟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罗隐南康道中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罗隐和禅月大师见赠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罗隐商于驿与于蕴玉话别还被青青桂,催君不自由。
罗隐寄徐济进士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罗隐思归行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罗隐东归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东归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罗隐东归别所知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罗隐湘中赠范郧丹桂无心彼此谙,二年疏懒共江潭。
罗隐西京崇德里居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罗隐送蕲州裴员外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
罗隐酬寄右司李员外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翁承赞喜弟承检登科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洮赠方干先生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
胡曾下第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薛业晚秋赠张折冲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袁皓寄岳阳严使君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
许棠投徐端公丹桂阻丹恳,白衣成白头。
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谢八首丹霄空把桂枝归,白首依前着布衣。
许棠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贯休上宋使君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
贯休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郑谷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钱起送张中丞赴桂州化伫还珠美,心将片玉贞。
钱起送李四擢第归觐省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名逃郤诜策,兴发谢玄文。
钱起送虞说擢第东游片玉登科后,孤舟任兴行。
钱起送郑巨及第后归觐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
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韦庄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韦庄鄠杜旧居二首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韩翃别泛水县尉谷水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颜真卿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顾况送韦秀才赴举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非熊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黄滔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
黄滔新野道中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黄颇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齐己赠孙生待折东堂桂,归来更苦辛。
词语解释:丹枝  拼音:dān zhī
丹桂的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唐 齐己 《贻王秀才》诗:“须教至公手,不惜付丹枝。” 唐 罗隐 《东归》诗:“唯将白髮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参见“ 丹桂 ”。
词语解释: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桂树的一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八:“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井上碧梧惊叶落,苑间丹桂泻香空。”
(2).《晋书·郤诜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宋史·窦禹钧传》:“﹝ 竇仪 ﹞弟 儼 、 侃 、 偁 、 僖 ,皆相继登科。 冯道 与 禹钧 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你只想鵰鶚起秋风,怎知我月中丹桂非凡种。”《歧路灯》第二四回:“一副木对联,上刻着七言一联云:‘一丛丹桂森 梁苑 ,百里甘棠覆 浩州 。’ 绍闻 方晓得是个旧家。”
(3).旧时称科举中第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科第。 唐 黄滔 《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为第等后久方及第》:“ 温岐 滥窜於白衣, 罗隐 负寃於丹桂。”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他折一枝丹桂羣儒骇,怎肯十謁朱门九不开。”
(4).比喻子息。旧称人子曰桂子。见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子孙》。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回首庭前,凄凉丹桂好伤怀。”
(5).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丹桂”为月亮的代称。 唐 曹松 《中秋月》诗:“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宋 葛胜仲 《虞美人》词:“一轮丹桂窅窊树,光景疑非暮。”
词语解释:丹桂  拼音:dān guì
(1).桂树的一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八:“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井上碧梧惊叶落,苑间丹桂泻香空。”
(2).《晋书·郤诜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宋史·窦禹钧传》:“﹝ 竇仪 ﹞弟 儼 、 侃 、 偁 、 僖 ,皆相继登科。 冯道 与 禹钧 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你只想鵰鶚起秋风,怎知我月中丹桂非凡种。”《歧路灯》第二四回:“一副木对联,上刻着七言一联云:‘一丛丹桂森 梁苑 ,百里甘棠覆 浩州 。’ 绍闻 方晓得是个旧家。”
(3).旧时称科举中第为折桂,因以丹桂比喻科第。 唐 黄滔 《寓题》诗:“损生莫若攀丹桂,免俗无过咏紫芝。”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为第等后久方及第》:“ 温岐 滥窜於白衣, 罗隐 负寃於丹桂。”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他折一枝丹桂羣儒骇,怎肯十謁朱门九不开。”
(4).比喻子息。旧称人子曰桂子。见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子孙》。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回首庭前,凄凉丹桂好伤怀。”
(5).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丹桂”为月亮的代称。 唐 曹松 《中秋月》诗:“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宋 葛胜仲 《虞美人》词:“一轮丹桂窅窊树,光景疑非暮。”
词语解释:仙桂  拼音:xiān guì
(1).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称之为“仙桂”。语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宋 无名氏 《大圣乐·初夏》词:“轻紈举,动团圆素月,仙桂婆娑。”
(2).喻指科举功名。 宋 无名氏 《百字歌·寿张簿》词:“才华拔萃,早宜仙桂高折。”参见“ 仙人桂 ”。
词语解释:仙人桂  拼音:xiān rén guì
旧时称举进士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举功名。 宋 王禹偁 《送鞠评事宰兰溪》诗:“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参见“ 仙桂 ”。
词语解释:失桂  拼音:shī guì
指科举落第。 唐 人谓登科为折桂,故称。 唐 卢纶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诗:“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参见“ 折桂 ”。
词语解释: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词语解释:昆山片玉  拼音:kūn shān piàn yù
亦作“崐山片玉”。 《晋书·郤詵传》:“﹝ 郤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北魏 《张宁墓志》:“自以桂林一枝, 崐山 片玉。”后因以“崑山片玉”喻珍贵稀有之物或赞美人才难得而可贵。 宋 洪适 《隶释·石经尚书殊碑跋》:“本朝一统时,遗经断石藏于好事之家,犹 崑山 片玉,已不多见。” 清 钮琇 《觚賸·牡丹述》:“﹝牡丹花﹞其次者,虽非本州所贵,岁以售之花贾,好事之家购而得,犹不止吉光寸羽, 崑山 片玉,况其尤者乎!”《玉娇梨》第二回:“ 廖德明 细看了一遍,道:‘令公子先生这尊造八字清奇,五行相配,真如桂林一枝, 崑山 片玉。’”
词语解释: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词语解释:擢桂  拼音:zhuó guì
犹折桂。指科举及第。 唐 杜诵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宋 杨万里 《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 印山 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明年 李昭 知贡,遂擢桂,官至御史中丞。”
词语解释:攀桂  拼音:pān guì
(1).攀援或攀折桂枝。语本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唐 杜甫 《八月十五日夜》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集注引 赵次公 曰:“言月中桂也。” 唐 皎然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
(2).喻科举登第。 唐 贾岛 《青门里作》诗:“若无攀桂分,秪是卧云休。” 元 马致远 《女冠子》套曲:“著领布袍虽故旧,仍存两枚宽袖,且遮藏著钓鰲攀桂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参见“ 折桂 ”。
词语解释: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词语解释:昆玉  拼音:kūn yù
(1). 昆仑山 的美玉。多用以比喻意趣高洁、文章精美和人才杰出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璡 则志烈秋霜,心贞 崑 玉,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文选·陆倕〈新刻漏铭〉》:“ 陵机 之赋,虚握灵珠; 孙绰 之铭,空擅 崑 玉。” 李周翰 注:“灵珠、 崑 玉,喻文章之美也。” 唐 陈陶 《寄兵部任畹郎中》诗:“ 崑 玉已成廊庙器,涧松犹是薜萝身。”
(2).对别人兄弟的美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继》:“﹝ 继 ﹞与 皇甫冉 有髫年之故,契逾崑玉。”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博识》:“ 陆士衡 兄弟产於 崑山 ,后人因称兄弟为崑玉,言其如 崑山 之玉也。”
称人兄弟的敬词。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供 荆州 以为养军之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快不要行礼。贤昆玉多是江湖上义士好汉,下官未任之时,闻名久矣。”《再生缘》第五七回:“王亲,你又并无昆玉,想到了高年父母,就该应保重身体了。”
词语解释:东堂桂  拼音:dōng táng guì
《晋书·郤詵传》载: 郤詵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后迁官, 晋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称科举考试及第为“东堂桂”。 五代 齐己 《赠孙生》诗:“待折 东堂 桂,归来更苦辛。” 宋 张先 《感皇恩》词:“第名天陛首 平津 , 东堂 桂,重占一枝春。”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道别来浑是不关心, 东堂 桂。”
词语解释:东堂策  拼音:dōng táng cè
《晋书·挚虞传》:“ 武帝 詔曰:‘省诸贤良答策,虽所言殊涂,皆明於王义,有益政道……’詔诸贤良方正直言,会 东堂 策问。”后因以“东堂策”指策试。亦指所对的策文。 唐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诗:“全高 南越 蠧,岂谢 东堂 策。” 前蜀 韦庄 《鄠杜旧居》诗之一:“年年为献 东堂 策,长是芦花别钓磯。”参见“ 东堂 ”、“ 东堂桂 ”。
词语解释:桂折  拼音:guì shé
(1).桂枝折断。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巴水 幽咽,猿鸣断絶。月落珠伤,春枯桂折。”
(2).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鶯迁各异年。”参见“ 桂林一枝 ”。
词语解释: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
词语解释:桂枝  拼音:guì zhī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宋 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 桂林一枝 ”。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侵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词语解释: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
词语解释:桂科  拼音:guì kē
唐 人称科举及第为折桂或登科,省称“桂科”。 唐 李商隐 《为东川崔从事福谢辟并聘钱启》:“仰观莲幕,俯度桂科,卵翼不自他们,顶踵实非己物。” 唐 杜荀鹤 《辞郑员外入关》诗:“男儿三十尚蹉跎,未遂青云一桂科。”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江山之秀钟乎人,纯孝高节并其身,掬兹二美,摛为雄文,以之登桂科。”参见“ 桂林一枝 ”。
词语解释: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
词语解释:桂籍  拼音:guì jí
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 宋 徐铉 《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尔读圣贤书,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挂名桂籍耶。”参见“ 桂林一枝 ”。
词语解释: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
词语解释:片玉  拼音:piàn yù
比喻群贤之一。《晋书·郤詵传》:“﹝ 武帝 ﹞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唐 元稹 《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联游亏片玉,洞照失明鉴。”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书》:“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虽登龙羣彦,同戴丘山,而附凤一心,偏投胶漆。”
词语解释:芳桂  拼音:fāng guì
(1).香桂。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柱削芳桂,岂俟 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无劳 豫章 神拔。” 唐 卢照邻 《五悲文·悲才难》:“巖有芳桂,隰有棠棣。枝巃嵸兮相樛,叶翩翩兮相翳。”
(2).比喻科第功名。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词语解释:诜枝  拼音:shēn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词语解释:诜桂  拼音:shēn guì
喻练达能干的官吏。 唐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诗:“七叶 汉 貂真密近,一枝 詵 桂亦徒然。”参见“ 詵枝 ”。
词语解释:诜枝  拼音:shēn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因以“詵枝”为颂扬政绩卓著者之典。 唐 罗隐 《寄大理寺徐郎中》诗:“事虽亡显报,理合有阴功。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 雍文华 校辑:“《英华》《全唐诗》诗末注云:‘ 证圣 中, 徐有功 为大理少卿,执法平恕, 鹿城 主簿 潘好礼 论以美之也。’”
词语解释:青桂  拼音:qīng guì
(1).桂树。桂树常绿,故称。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一:“ 元光 中,帝起 寿灵坛 ……四面列种软枣,条如青桂,风至自拂堦上游尘。”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青桂羞烈,沉水惭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掇恶名》:“ 裴筠 婚 萧楚公 女,言定未几,便擢进士。 罗隐 以一絶刺之,略曰:‘细看月轮还有意,信知青桂近 嫦娥 。’”
(2).香料名。即青桂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鷄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参见“ 青桂香 ”。
词语解释:青桂香  拼音:qīng guì xiāng
香木名。与沉香同出一树。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中:“案此八物(指蜜香、沉香、鷄骨香、黄熟香等)同出於一树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颂 曰:“ 沉怀远 《南越志》云:‘ 交趾 蜜香树,彼人取之,先断其积年老木根,经年其外皮乾俱朽烂,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