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狂童


《诗经·郑风·褰裳》
「《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东汉·郑玄笺:「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唐·孔颖达疏:「以国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极恶行,身是庶子而与正适争国,祸乱不巳,无可奈何,是故郑国之人思得大国之正已,欲大国以兵征郑。」


作者诗题诗句
韩偓乱后却至近甸有感狂童容易犯金门,比屋齐人作旅魂。
韩愈送张道士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词语解释:狂童  拼音:kuáng tóng
(1).轻狂顽劣的少年。《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孔颖达 疏:“狂童,谓狂顽之童稚。” 朱熹 集传:“狂童犹狂且,狡童也。”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岂能使狂童怨女,放士鲜民,皆奏清庙之音。”
(2).指狂悖作乱的人。童,奴才。此为鄙称。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唐 韩偓 《乱后却至近甸有感》诗:“狂童容易犯 金门 ,比屋齐人作旅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