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仲尼穷 

同源典故伤凤麟 伤麟 伤麟叹凤 吾道穷 嗟麟泣 叹凤嗟麟 宣尼掩袂 宣尼袂 悲麟 感麟翁 抱麟 泣西狩 泣麟 泣麟嗟凤 泣麟老人 绝麟 荻麟 西狩麟 道将穷 道穷 鲁获麟 鲁麟绝 麟何来哉 麟穷 麟笔 麟终 麟绝 麟荻 麟茎 麟非其时 麟凤 麟凤悲歌

相关人物孔子 鲁哀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十八〈哀公十四年〉~355~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孔子家语》卷四〈辩物〉~42~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典故简释
悲麟指感叹生不逢时。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麟笔指著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作者诗题诗句
吴融送弟东归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孟郊寄张籍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李白上崔相百忧章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鞠歌行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杜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积草岭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卢纶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卢纶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鲍溶寓兴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齐己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
词语解释:伤麟  拼音:shāng lín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词语解释:获麟  拼音:huò lín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词语解释:感麟翁  拼音:gǎn lín wēng
指 孔子 。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当为 感麟翁 ,善恶分錙銖。”参见“ 感麟 ”。
词语解释:感麟  拼音:gǎn lín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词语解释:泣麟  拼音:qì lín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词语解释:绝麟  拼音:jué lín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后以“絶麟”为著作辍笔之典。 宋 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絶麟。” 宋 苏轼 《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絶麟。”
词语解释:道穷  拼音:dào qióng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词语解释:麟笔  拼音:lín bǐ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词语解释: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 唐 张说 《崔司业挽歌》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 仲尼 麟史,不令 游 夏 措辞。”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丁卯生朝》词:“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参见“ 麟经 ”。
词语解释:麟凤  拼音:lín fèng
(1).麒麟和凤凰。《文选·汉武帝〈贤良诏〉》:“麟凤在郊藪, 河 洛 出图书,呜呼,何施而臻此乎?” 李善 注引《礼记》:“圣王所以顺,故凤凰騏麟,皆在郊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夫麟凤与麏雉悬絶,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玄龟有负图之应。” 周咏 《杂诗》:“荆棘满中原,麟凤絶郊藪。”
(2).比喻才智出众的人。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 清 钱谦益 《南京光禄寺少卿冯若愚授奉政大夫制·继妻姚氏赠宜人》:“螟蛉有子,闺门聿著其恩勤;麟凤多才,邦家犹藉其长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