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金铄


《国语》卷三〈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30~
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三国吴·韦昭注:「铄,销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

词语解释:金铄  拼音:jīn shuò
谓金为火所销。语本《史记·天官书》:“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鑠,为丧,皆不可举事。”《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南朝 陈 周弘让 《答王裒书》:“云飞泥沉,金鑠兰灭。” 宋 范仲淹 《铸剑戟为农器赋》:“鏌耶之锋,冰销於倏然;辕门之器,舍鑠於斯须。” 元 舒頔 《题山中所有》诗:“火流金鑠锦袄子,霜降木落玉面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