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山阳旧侣 

同源典故七人班 七子风 七贤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会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七子 竹林七贤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游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竹林贤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阮生集

相关人物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典故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作者诗题诗句
储光羲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刘禹锡伤愚溪三首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长卿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赠西邻卢少府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司空曙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姚合送刘詹事赴寿州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孟浩然洗然弟竹亭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崔峒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李商隐垂柳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峤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饯骆四二首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白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杜甫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林宽送惠补阙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权德舆八音诗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腊日龙沙会绝句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武元衡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王维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皎然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卢僎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纶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送从侄滁州觐省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送从叔程归西川幕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綦毋潜送郑务拜伯父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罗隐寄右省王谏议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许浑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贯休和韦相公见示闲卧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郎士元送张南史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灵一林公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韦应物陪王郎中寻孔徵君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畴昔篇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词语解释:七贤  拼音:qī xián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沉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词语解释:山阳会  拼音:shān yáng huì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词语解释:竹林七子  拼音:zhú lín qī zǐ
见“ 竹林七贤 ”。
词语解释:竹林七贤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
词语解释:竹林七贤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
词语解释:竹林游  拼音:zhú lín yóu
见“ 竹林之游 ”。
词语解释: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1).指 魏 晋 间 阮籍 、 嵇康 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晋书·王戎传》:“﹝ 戎 ﹞尝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酣畅於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 阮 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羈紲,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亦省作“ 竹林游 ”。 唐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诗:“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参见“ 竹林七贤 ”。
(2).谓以竹制麻将牌博戏。 钱化佛 《攻宁记》三:“联军先锋队占领了 石头城 ,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先闯进 马群 营内,戍卒完全逃去……桌子上尚有凌乱的麻雀牌,可知被围攻的时候,他们 满 军犹好整以暇,正在做竹林之游哩。”
词语解释:竹林贤  拼音:zhú lín xián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词语解释:阮生集  拼音:ruǎn shēng jí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词语解释:竹林七贤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