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刻官烛 刻烛 刻烛成篇 刻烛赋 刻烛赋诗 吟烛懮尽 挥毫记烛 诗成刻烛


《南史》卷五十九〈王僧孺列传〉~463~
虞羲字士光,会稽余姚人,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丘国宾,吴兴人,以才志不遇,著书以讥扬雄。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刘孝孙,彭城人,博学通敏,而仕多不遂,常叹曰:「古人或开一说而致卿相,立谈间而降白璧,书籍妄耳。」徐夤,高平人,有学行。父荣祖位秘书监,尝有罪系狱,旦日原之,而发皓白。齐武问其故,曰:「臣思愆于内,而发变于外。」当时称之。


典故简释
刻烛成篇喻诗才敏捷。清吴伟业《题西泠闺咏》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

作者诗题诗句
吴伟业题西泠闺咏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
词语解释:刻烛  拼音:kè zhú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