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柏梁 

同源典故柏梁宴 柏梁篇 柏殿 柏台


《三辅黄图》卷五〈台榭〉
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作者诗题诗句
丁仙芝赠朱中书晨趋彩笔柏梁篇,昼出雕盘大官膳。
包佶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柏梁思和曲,朝夕候金闺。
崔国辅九日侍宴应制始惊兰佩出,复咏柏梁新。
张九龄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
张说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镐京陪乐饮,柏殿奉文飞。
张说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喜承芸阁宴,幸奉柏梁杯。
张说李工部挽歌三首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徐贤妃长门怨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李世民宴中山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李隆基春台望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
李颀放歌行答从弟墨卿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
杜正伦玄武门侍宴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
权德舆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常时柏梁宴,玉斝恩波遍。
独孤及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御图籍凌群玉,歌诗冠柏梁。
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王维游悟真寺谁知草庵客,曾和柏梁篇。
窦参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终期内殿聊诗句,共汝朝天会柏梁。
袁朗和洗椽登城南望京邑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
韦应物东林精舍见故殿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泗横集因寄呈阎沣州冯少府永谢柏梁陪,独阙金门籍。
韦应物送雷监赴阙庭长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趋。
骆宾王帝京篇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高适信安王幕府诗帝思麟阁像,臣献柏梁篇。
鲍溶霓裳羽衣歌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
词语解释:柏梁  拼音:bǎi liáng
(1).指 柏梁台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去 栢梁 以掩袂,出 桂苑 而敛眉。” 唐 李白 《双燕离》诗:“ 柏梁 失火去,因入 吴 王宫。”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之五:“ 汉 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 柏梁 灾。”
(2).借指宫廷。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 。”参见“ 柏梁臺 ”。
(3).指《柏梁诗》。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逮至 汉武 ,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韩子苍 曰:‘《柏梁》作而诗之体坏;《河梁》作而诗之意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
(4).泛称应制诗。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酺宴》:“饱德君臣醉,连歌奉《柏梁》。”参见“ 柏梁体 ”。
(5).指柏梁体。 金 王偓 《古仙人辞》序:“得古仙人词於壁间……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 汉 ,字画在 钟 王 之间。”参见“ 柏梁体 ”。
词语解释:柏梁台  拼音:bǎi liáng tái
(1). 汉 代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西北 长安 故城内。《三辅黄图·台榭》:“ 柏梁臺 , 武帝 元鼎 二年春起此臺,在 长安 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太 初 中臺灾。”
(2).泛指宫殿。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三:“羣公陪宴 柏梁臺 ,殿上传呼万寿杯。”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之二:“衮龙新幸 柏梁臺 ,供奉传呼走马来。”
词语解释:柏梁体  拼音:bǎi liáng tǐ
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 汉武帝 在 柏梁台 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柏梁体》:“ 汉武 宴 柏梁臺 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 汉高 《大风歌》、 荆卿 《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 柏梁 体耳。”参阅《古文苑·柏梁诗》
词语解释:柏梁体  拼音:bǎi liáng tǐ
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 汉武帝 在 柏梁台 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柏梁体》:“ 汉武 宴 柏梁臺 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 汉高 《大风歌》、 荆卿 《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 柏梁 体耳。”参阅《古文苑·柏梁诗》
词语解释:柏梁宴  拼音:bǎi liáng yàn
泛指御宴,朝廷宴会。 唐 韦应物 《送雷监赴阙庭》诗:“长陪 柏梁 宴,日向丹墀趋。”参见“ 柏梁臺 ”。
词语解释:柏梁台  拼音:bǎi liáng tái
(1). 汉 代台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西北 长安 故城内。《三辅黄图·台榭》:“ 柏梁臺 , 武帝 元鼎 二年春起此臺,在 长安 城中北门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詔羣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太 初 中臺灾。”
(2).泛指宫殿。 明 何景明 《诸将入朝歌》之三:“羣公陪宴 柏梁臺 ,殿上传呼万寿杯。” 清 陈学泗 《纪事》诗之二:“衮龙新幸 柏梁臺 ,供奉传呼走马来。”
词语解释:柏梁篇  拼音:bǎi liáng piān
泛指应制之作。 唐 王维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参见“ 柏梁体 ”。
词语解释:柏梁体  拼音:bǎi liáng tǐ
七言古诗的一种。相传 汉武帝 在 柏梁台 上和群臣共赋七言诗,人各一句,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柏梁体》:“ 汉武 宴 柏梁臺 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 汉高 《大风歌》、 荆卿 《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 柏梁 体耳。”参阅《古文苑·柏梁诗》
词语解释:柏台  拼音:bǎi tái
(1).御史台的别称。 汉 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 清 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宋 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未移桑荫之淹,入总柏臺之峻。” 清 赵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扬州喜赠》诗:“改官柏臺笔如帚,白简威声震朝右。”参阅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辨》
(2). 柏梁台 的省称。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齐 石即抚,无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构,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今日联章处,犹疑上 柏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