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柏城


《新唐书》卷二百〈儒学列传下·韦彤〉~5709~
会昭陵寝宫为原火延燔,而客祭瑶台佛寺。又故宫在山上,乏水泉,作者惮劳,欲即行宫作寝,诏宰相百官议。吏部员外郎杨于陵议曰:「园寝非三代制,自秦、汉以来,附陵置寝,或远若迩,则无闻焉。韦玄成等议园陵,于兴废初无适语。且寝宫所占,在柏城中,距陵不远,使诸陵之寝,皆有区限,故不可徙;若止柏城,则故寝已燔,行宫已久,因以治饰,亦复何嫌?或曰:『太宗创业,寝宫不辄易。』是不然。夫陵域宅神,神本静,今大兴荒废,嚣役密迩,非幽穸所安,改之便。」彤曰:「先王建都立邑,不利则为之迁,况有故邪?今文寝灾,徙而宫之,非无故也。神安于徙,因而建寝,于礼至顺。又它陵皆在柏城,随便营作,不越封兆,力省易从。」帝重改先帝制,还宫山颠。

词语解释:柏城  拼音:bǎi chéng
指皇陵。古代帝、后陵寝周围筑墙,列植柏树,故称。 唐 白居易 《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奉敕撰进诗》之四:“月低仪仗辞兰路,风引笳簫入柏城。”《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 漠谷 道险狭,恐为贼所邀。不若自 乾陵 北过,附柏城而行。” 胡三省 注:“山陵树柏成行,以遮迾陵寝,故谓之柏城。” 宋 范祖禹 《虞主回京双调四曲·六州一曲》词:“褘翟掩轩宫,柏城王气长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