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红巾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山石榴寄元九〉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斸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栽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奼女新嫁娇泥【案:去声。】春。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岭愁杀君【商山秦岭愁杀人】,山石榴花红夹路。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若云色似石榴裙】。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阑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色相故关行道地【色相故开行道地】,香尘拟触坐禅人。瞿昙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词语解释:红巾  拼音:hóng jīn
(1).红色巾帕。 唐 杜甫 《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宋 苏轼 《贺新郎》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清 龚自珍 《瑶台第一层》词附录:“王孙密以红巾繫女衵衣,女不知也。”
(2).借指美女。 唐 王勃 《落花落》诗:“綺阁青臺静且閒,罗袂红巾復往还。”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见“ 红巾军 ”。
词语解释:红巾军  拼音:hóng jīn jūn
亦省称“ 红巾 ”。 1.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义军。因以红巾为标志而得名。后来 河北 、 淮北 地区也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东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号。又有红巾军,於 泽 潞 间尝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红巾甚急;然真红巾不可得,多杀平民亡命者。”
(2).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刘福通 等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红巾而得名。《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 ,姦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 元 ﹞到末年,数当乱,任非其人,酷刑横歛, 台 温 处 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 黄岩 方谷珍 因而肇乱, 江 淮 红巾徧四方矣。”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元末红军》:“ 张仲举 在都,寄 浙 省参政 周玉坡 云:‘天子临轩授鉞频,东南无地不红巾。’”参阅《明史·韩林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