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鲤也 

同源典故孔庭 孔鲤趋庭 庭鲤 趋庭 过庭 过庭训 过庭语 鲤庭 鲤趋

相关人物孔丘 孔鲤 陈亢


《论语注疏·季氏》~50~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卷六《先进》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典故简释
鲤庭喻指晚辈受师长教育。唐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作者诗题诗句
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鲤庭传事业,鸡树遂翱翔。
姚鹄送李潜归绵州觐省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姚鹄送程秀才下第归蜀莫滞趋庭恋,荣亲祗待君。
孟郊子庆诗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
张垍奉和岳州山城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朱湾逼寒节寄崔七他日趋庭应问礼,须言陋巷有颜回。
李白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李端慈恩寺怀旧鲤庭埋玉树,那忍见门人。
杜甫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和却赴通州主簿前阊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郑氏伯父京书玉女子已许他族亲事遂停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
杨汝士宴杨仆射新昌里第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权德舆送崔端公郎君入京觐省过庭若有问,一为说漳滨。
赵嘏送友人郑州归觐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赊。
钱起登刘宾客高斋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
钱起送田仓曹归觐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钱起送韦信爱子归觐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词语解释:趋庭  拼音:qū tíng
亦作“趍庭”。 《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词语解释:过庭  拼音:guò tíng
(1).《论语·季氏》:“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司丞加赠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
(2).以喻长辈的教训。《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
词语解释:鲤庭  拼音:lǐ tíng
《论语·季氏》载, 孔鲤 “趋而过庭”,遇见其父 孔子 , 孔子 教训他要学诗、学礼。后因以“鲤庭”谓子受父训之典。 唐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鸞掖,桃李新阴在 鲤 庭。”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经》诗:“莫教幼穉空相忆,日日求书到 鲤 庭。”昆剧《墙头马上》第一场:“书生谁似我, 鲤 庭中寸步难挪。”
词语解释:鲤趋  拼音:lǐ qū
犹鲤庭。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悵怳 鲤 趋日,礼训犹用情。” 清 黄鷟来 《沉阳立春日感事述怀寄张四明西一百二十韵》:“帐冷停鸞驭,庭閒失 鲤 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