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绕梁声 

同源典故三日响 梁上歌声绕 歌从雍门学 歌梁 歌绕夜梁 歌声梁上浮 歌响拂雕梁 清歌绕飞梁 绕尘梁 绕梁 绕梁三日 绕梁唱 绕栋宇 绕梁 绕红梁 声飞梁 送曲韩娥 韩娥 韩娥音 余声三日飞 余音绕梁

相关人物薛谭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典故简释
余音绕梁喻指歌声宛转悠扬。唐孙觌《长乐寺》:“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韩娥泛指歌女。唐贯休《酷吏词》:“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作者诗题诗句
于濆织素谣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于濆里中女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崔涂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汪遵郢中不是楚词询宋玉,巴歌犹掩绕梁声。
罗隐中元夜泊淮口攲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罗隐商于驿楼东望有感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羊士谔夜听琵琶三首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词语解释:歌梁  拼音:gē liáng
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囀。” 刘良 注:“妙歌者发声,声绕梁而尘起,故见梁则想其餘声。” 唐 王勃 《铜雀妓》诗:“舞席纷何就,歌梁儼未倾。” 明 何景明 《丛台》诗:“黄金饰舞榭,白璧缀歌梁。”
词语解释:绕梁  拼音:rào liáng
(1).《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遂以“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绕梁之音,实縈絃所思。” 南朝 梁 沉约 《咏筝》:“徒闻音绕梁,寧知颜如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绕梁雅足清歌,长袖由来善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餘音嫋嫋,不啻绕梁。”
(2).古琴名。 晋 傅玄 《琴赋》序:“ 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 宋 虞汝明 《古琴疏》:“ 华元 献 楚庄王 以绕梁之琴,鼓之,其声嫋嫋,绕于梁间,循环不已。”
(3).古乐器名。形似箜篌,今已失传。《通典·乐四》:“ 宋 孝武 大明 中, 吴兴 沉怀远 被徙 广州 ,造绕梁。其器与箜篌相似。 怀远 亡,其器亦絶。”参阅《宋书·乐志一》
词语解释:绕梁三日  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
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词语解释:绕梁声  拼音:rào liáng shēng
见"遶梁歌"。
词语解释:绕梁  拼音:rào liáng
(1).《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遂以“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绕梁之音,实縈絃所思。” 南朝 梁 沉约 《咏筝》:“徒闻音绕梁,寧知颜如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绕梁雅足清歌,长袖由来善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餘音嫋嫋,不啻绕梁。”
(2).古琴名。 晋 傅玄 《琴赋》序:“ 齐桓公 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 有鸣琴曰绕梁。” 宋 虞汝明 《古琴疏》:“ 华元 献 楚庄王 以绕梁之琴,鼓之,其声嫋嫋,绕于梁间,循环不已。”
(3).古乐器名。形似箜篌,今已失传。《通典·乐四》:“ 宋 孝武 大明 中, 吴兴 沉怀远 被徙 广州 ,造绕梁。其器与箜篌相似。 怀远 亡,其器亦絶。”参阅《宋书·乐志一》
词语解释:韩娥  拼音:hán é
相传为古代 韩国 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张湛 注:“﹝ 韩娥 ﹞ 韩国 善歌者也。”后因以“韩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 隋 江总 《宛转歌》:“金樽送曲 韩娥 起,玉柱调絃 楚妃 叹。” 唐 沉亚之 《答冯陶书》:“闻古之 韩娥 ,其歌也,能易哀乐,变林籟,则有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当筵调笙弄簫,羞杀我 韩娥 苏小 。”
词语解释:余音绕梁  拼音:yú yīn rǎo liáng
(1).《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因以“餘音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圆润,馀韵无穷。《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餘音绕梁,三日不絶’的话,我总不懂……及至听了 小玉先生 説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
(2).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清 贺裳 《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復餘音绕梁之意。”亦作“ 餘响遶梁 ”、“ 餘响绕梁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秦青 顾谓其友曰:‘昔 韩娥 东之 齐 ,遗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而去,餘响遶梁,三日不絶,左右以其人弗去。’”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中:“ 韩娥 过 齐 雍门 ,鬻歌假食,既毕,而餘响绕梁,三日不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