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负荆

相关人物廉颇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为赵国立功,拜上卿,位居廉颇上。将军廉颇不服,宣言曰:『咱见相如,必辱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相如之舍人请曰:『子视廉将军怎及秦王?子能廷叱秦王,顾畏一廉将军哉?』相如谓舍人曰:『夫以秦王之威,相如尚当朝会处叱之。咱虽驽怯,怎畏廉将军耶?顾念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有咱两人存也。今两虎共斗,其势必不俱生。吾所以回避廉将军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耳。』颇听得相如的言语,悔悟前非,露袒负荆,过相如之门谢罪。二人置酒交欢,遂为刎颈之交。」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负荆者,荆,楚也,可以为鞭。」


典故简释
负荆指向朋友请罪、道歉。唐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指认错赔礼。晋卢湛《览古》:“屈节邯郸中,俯首忍回轩、廉公何为者,负荆谢厥愆。”

词语解释:负荆  拼音:fù jīng
见“ 负荆请罪 ”。
词语解释:负荆请罪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战国 时, 廉颇 为 赵国 大将, 蔺相如 后来居上, 廉颇 不服,欲羞辱 蔺 , 蔺 为了 赵国 的利益,处处退让。“ 廉颇 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 蔺相如 门谢罪。”两人遂为刎颈之交。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背负荆条,谓愿受杖。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 宋 朱熹 《答叶味道书》之二:“ 子静 终不谓然,而其后 子寿 遂服,以书来谢,至有负荆请罪之语。”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十四:“不过,有言在先,我 老雷 可不是来负荆请罪的!”亦作“ 负荆谢罪 ”。 金 马钰 《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傚 廉颇 。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箇。”亦省作“ 负荆 ”。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 春官 曰:‘诚知获罪,负荆不足以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和战》:“劝将军自思,祸来难救,负荆早向辕门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