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上掌 

同源典故君王掌上 掌上人 掌上怜 掌上承恩 掌上舞 掌上身 掌上轻 掌中托 掌中无力 掌中看 掌中舞 掌中行 掌中轻 掌中飞燕 汉后身轻 汉宫舞腰 皇后舞 纤腰掌上 舞掌轻 赵后身轻 轻身舞 转纤腰 静婉腰 静婉舞 飞燕掌中娇 飞燕身轻 飞燕轻

相关人物张净琬 赵飞燕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作者诗题诗句
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十八首客泪休沾汉水滨,舞腰羞杀汉宫人。
徐凝汉宫曲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李咸用婕妤怨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
李山甫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
杜牧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武平一妾薄命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罗虬比红儿诗之三十一汉皇若遇红儿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聂夷中大垂手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
韩偓偶见愁来自觉歌喉咽,瘦去谁怜舞掌轻。
词语解释: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亦作“ 掌上儛 ”。 相传 汉成帝 之后 赵飞燕 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见《白孔六帖》卷六一。后指体态轻盈的舞蹈。《南史·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梁书·羊侃传》作“掌中舞”。 清 方绚 《香莲品藻·香莲宜称二十六事》:“为掌上舞。”
词语解释:掌上身  拼音:zhǎng shàng shēn
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唐 罗隐 《赠妓云英》诗:“ 钟陵 醉别十餘春,重见 云英 掌上身。”参见“ 掌上舞 ”。
词语解释: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亦作“ 掌上儛 ”。 相传 汉成帝 之后 赵飞燕 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见《白孔六帖》卷六一。后指体态轻盈的舞蹈。《南史·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梁书·羊侃传》作“掌中舞”。 清 方绚 《香莲品藻·香莲宜称二十六事》:“为掌上舞。”
词语解释:掌中舞  拼音:zhǎng zhōng wǔ
指体态轻盈的舞蹈。 唐 武平一 《妾薄命》诗:“正悦掌中舞,寧哀《团扇诗》。”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娇啼婉转,作掌中舞。”参见“ 掌上舞 ”。
词语解释:掌上舞  拼音:zhǎng shàng wǔ
亦作“ 掌上儛 ”。 相传 汉成帝 之后 赵飞燕 体态轻盈,能为掌上舞。见《白孔六帖》卷六一。后指体态轻盈的舞蹈。《南史·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梁书·羊侃传》作“掌中舞”。 清 方绚 《香莲品藻·香莲宜称二十六事》:“为掌上舞。”
词语解释:静婉腰  拼音:jìng wǎn yāo
指纤柔善舞的腰肢。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之三:“金覊白马临风望,认得 羊 家 静婉 腰。”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之四:“谁画 张 家 静婉 腰,轻綃一幅美人蕉。”参见“ 静婉 ”。
词语解释:静婉  拼音:jìng wǎn
《梁书·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採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儛。”后因以“静婉”指代歌舞能手。 唐 唐彦谦 《汉代》诗:“艷词传 静婉 ,新曲定 娇嬈 。”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嬈 舞袖垂。” 清 唐孙华 《某公挽诗》:“ 龟年 擪絃管, 静婉 斗腰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