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阮咸

同源典故二阮 仲容 小阮 

相关人物阮咸(始平) 阮籍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附《阮咸传》
「咸字仲容。父熙,武都太守。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


作者诗题诗句
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我家小阮贤,剖竹赤城边。
李端寄上舍人叔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杜甫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杨嗣复题李处士山居今日仲容修故业,草堂焉敢更移文。
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皎然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卢纶送从叔牧永州今朝小阮同夷老,欲闻明年借几年。
钱起送族侄赴任此时知小阮,相忆绿尊前。
钱起送族侄赴任(一作之郡)林下不成兴,仲容微禄牵。
韦庄鄠杜旧居二首之一阮咸贫去田园尽,向秀归来父老稀。
词语解释:二阮  拼音:èr ruǎn
指 晋 阮籍 与侄 咸 。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 唐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诗:“道贤齐二 阮 ,俱向竹林归。” 明 何景明 《为陇州李举人寿其伯尚书公》诗:“竹林仲子追随地,二 阮 风流尚可攀。” 清 曹寅 《东署饮竹下喜上若自维扬耒》诗:“风流兼二 阮 ,秋被满书帷。”
词语解释:仲容  拼音:zhòng róng
(1).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南朝 梁 刘峻 《辩命论》:“是使 浑敦 、 檮杌 ,踵武於 云臺 之上; 仲容 、 庭坚 ,耕耘於巖石之下。”参见“ 八愷 ”。
(2). 晋 阮咸 的字。“竹林七贤”之一。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禀生民秀。” 唐 杜甫 《示侄佐》诗:“ 嗣宗 诸子姪,早觉 仲容 贤。” 仇兆鳌 注引《晋书》:“ 阮咸 ,字 仲容 , 籍 之姪。” 明 何景明 《送范以载之南京》诗:“曾陪竹林醉,今识 仲容 才。”
词语解释:八恺  拼音:bā kǎi
亦作“ 八凯 ”。 相传古代 高阳氏 的八个才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孔颖达 疏:“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汉书·古今人表》 庭坚 作 咎繇 。《旧唐书·韦凑传》:“八凯、五臣,良佐也。”
词语解释:小阮  拼音:xiǎo ruǎn
称 晋 阮咸 。 咸 与叔父 籍 都是“竹林七贤”之一,世因称 咸 为 小阮 。后借以称侄儿。 唐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诗之一:“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宋 杨万里 《戏赠子仁侄》诗:“小阮新来觅句忙,自携破砚汲寒江。”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
词语解释:阮咸  拼音:ruǎn xián
(1). 晋 名士。 阮籍 从子,与 籍 齐名,时称“大小 阮 ”。见《晋书·阮咸传》后以“阮咸”为“侄子”的代称。 唐 李端 《寄上舍人叔》诗:“ 阮咸 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2).古乐器名。简称“阮”。拨弦乐器。古琵琶的一种。形状略像月琴,柄长而直,四弦有柱。相传 晋 阮咸 创制并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元行冲 宾客为太常少卿,有人於古墓中得铜物,似琵琶而身正圆,莫有识者。 元 视之曰:‘此 阮咸 所造乐具。’乃令匠人改以木,为声甚清雅,今呼为‘阮咸’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