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鼎槐 鼎足


《宋书》卷四十二〈王弘子锡列传〉~35~
陛下忘其不腆,又重之以今任。正位槐鼎,统理神州,珥貂衣衮,总录朝端,内外要重,顿萃微躬,穷极宠贵,人臣莫比。

《晋书》卷六十二〈刘琨列传〉~680~
永嘉元年,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领匈奴中郎将。琨在路上表曰:「臣以顽蔽,志望有限,因缘际会,遂忝过任。月末得发,道崄山峻,胡寇塞路,辄以少击众,冒险而进,顿伏艰危,辛苦备尝,即日达壶口关。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群胡数万,周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唯有壶关,可得告籴。而此二道,九州之险,数人当路,则百夫不敢进,公私往反,没丧者多。婴守穷城,不得薪采,耕牛既尽,又乏田器。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臣伏思此州虽云边朔,实迩皇畿,南通河内,东连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强虏,是劲弓良马勇士精锐之所出也。当须委输,乃全其命。今上尚书,请此州谷五百万斛,绢五百万匹,绵五百万斤。愿陛下时出臣表,速见听处。」朝廷许之。

词语解释:鼎槐  拼音:dǐng huái
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 宋 秦观 《致政通议口号》:“马鹤英姿,鼎槐华胄。身见 六朝 之盛,位登两省之崇。” 宋 江汉 《喜迁莺》词:“绣衮香浓,鼎槐风细,荣耀满门朱紫。”参见“ 槐棘 ”、“ 槐鼎 ”。
词语解释:鼎足  拼音:dǐng zú
(1).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并峙之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参分天下,鼎足而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操 军破,必北还。如此则 荆 吴 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 蜀汉 一蹶不振。”
(2).引申为匹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后之论次 明 文者,不得不推为一大家。若 沧溟 孤峭,乃 孙樵 、 刘蜕 一流, 南溟 副墨大函,文涉应付,未足称鼎足焉。”
(3).指三公之位。 汉 张衡 《南都赋》:“ 周 召 之儔,据鼎足焉,以庀王职。”《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清 吴伟业 《赠王鉴明五十》诗:“后皆保耆颐,或乃致鼎足。”
(4).比喻处于重要的地位。《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后汉书·刘恺传》:“臣闻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 三代 后之三代也。”
(5).犹鼎元。 唐 刘得仁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诗:“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