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绝弦 

同源典故伯牙弦 伯牙琴 山水在琴 山水调 弦断 弦琴肯重闻 弦绝 牙弦 罢琴 钟殁师废琴 高山流水

相关人物伯牙 钟子期


《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8~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典故简释
高山流水指对音乐精通或知心好友。唐牟融《写意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作者诗题诗句
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预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储光羲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潘岳闲居赋,钟期流水琴。
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哭殷遥迢遰亲灵榇,顾予悲绝弦。
元孚送李四校书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刘长卿哭魏兼遂樽酒空如在,弦琴肯重闻。
司马逸客雅琴篇不知钟期百年余,还忆朝朝几千里。
吴筠听尹炼师弹琴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乔知之拟古赠陈子昂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孟浩然示孟郊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孟浩然示孟郊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赠道士参寥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孟郊哭秘书包大监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孟郊悼吴兴汤衡评事琴弦绿水绝,诗句青山存。
崔珏哭李商隐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崔融哭蒋詹事俨即今流水曲,何处俗人知。
常建听琴秋夜赠寇尊师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张说别㴩湖莫言山水间,幽意在鸣琴。
张说右丞相苏公挽歌二首自惜同声处,从今遂绝弦。
李咸用览友生古风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
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峤子期如可听,山水响余哀。
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群玉伤友我有幽兰曲,因君遂绝弦。
权德舆从事淮南府过亡友杨校书旧厅感念愀然绝弦罢流水,闻笛同山阳。
沈佺期伤王学士感游值商日,绝弦留此词。
沈佺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温庭筠哭王元裕闻说萧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绝清弦。
牟融写意二首之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白居易哭崔韦侍晦叔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
白居易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
皎然酬薛员外谊见戏一首犹倚披沙鉴,长歌向子期。
罗隐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薛涛寄张元夫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薛能春日书怀伯牙琴绝岂求知,往往情牵自有诗。
许敬宗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周醪忽同醉,牙弦乃共挥。
贯休偶作二首新诗一千首,古锦初下机。除月与鬼神,别未有人知。子期去不返,浩浩良不悲。
贯休古意九首几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
贾至长门怨深情托瑶瑟,弦断不成章。
郑浣和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坐来山水操,玄断吊遗埃。
释彪宝琴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
钱起美杨侍御清文见示伯牙道丧来,弦绝无人续。
韦庄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子期子野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
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独此琴台夜,流水为谁弹。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成风郢匠斲,流水伯牙弦。
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五首之五独嗟流水引,长掩伯牙弦。
骆宾王咏怀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
词语解释:伯牙弦
同“ 伯牙琴 ”。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成风 郢 匠斲,流水 伯牙 絃。”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凡一千字》:“书成 杨子 瓿,调絶 伯牙 絃。” 清 姚鼐 《哭鱼门》诗:“送别议联 元亮 井,论文曾许 伯牙 絃。”
词语解释:伯牙琴  拼音:bó yá qín
(1).相传 伯牙 操琴,琴声高妙,唯 钟子期 知音。 子期 死,知音难觅, 伯牙 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后因以“伯牙琴”用为痛悼知音惜其难遇之典。 唐 罗隐 《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 庄周 高论 伯牙 琴,閒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九原从此负初心。”
(2).喻指能奏出妙曲的琴。 清 魏源 《布水台下同僧观瀑》诗:“惜无 伯牙 琴,来写 成连 旨。”亦省作“ 伯琴 ”。 唐 寒山 《三字诗》之四:“泉声响,抚 伯 琴。有 子期 ,辨此音。”
词语解释:牙弦  拼音:yá xián
(1).传说 春秋 时 伯牙 善弹琴, 锺子期 善听,二人遂为至交。见《列子·汤问》。后因以“牙弦”称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弦,亦作“ 絃 ”。 唐 许敬宗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归》诗:“ 周 醪忽同醉, 牙 弦乃共挥。”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 牙 絃入契, 郢 握称珍。”
(2).借指琴声。喻绝唱,杰作。 唐 裴夷直 《题〈断金集〉后》诗:“ 牙 弦千古絶,珠泪万行新。”
词语解释:绝弦  拼音:jué xián
亦作“绝絃”。
1.断绝琴弦。《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鼓琴, 钟子期 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太山 , 钟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 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弦,终身不復鼓琴,以为世无足復为鼓琴者。”此事种子书均有记载,文字略有不同。后遂以“絶弦”喻失去知音。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沉佺期 《伤王学士》诗:“感游值商日,絶弦留此词。” 宋 司马光 《送王待制知陕府》诗:“絶絃悲宿草,抚首念诸孤。”
2.指离弦之箭。比喻速度极快。《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来如风雨,去如絶弦,以步追之,埶不相及。”
词语解释: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1).《列子·汤问》:“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 江河 !’”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 宋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絃膝上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2).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 伯牙 与 钟子期 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 唐 时始分为二曲,至 宋 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 元 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
(3).词牌名。《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 吴文英 自度曲,赠 丁基仲 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