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夸父逐日 

同源典故化邓 夸父 夸父杖 夸父步 夸父渴 夸父鞭日月 搜弃杖 弃杖 与日竟走 逐日 邓林 饮海绝流

相关人物夸父


《山海经·海经》卷三〈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238~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

《山海经·山经》卷五〈中山经·中次六经·夸父山〉~39~
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木多棕?,多竹箭,其兽多㸲牛、羬羊,其鸟多鷩,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列子·汤问》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典故简释
夸父逐日多指事业未竟或不自量力,亦用于歌颂勇敢奋斗精神。唐柳宗元《行路难三首》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邓林喻树林。拄杖。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八:“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作者诗题诗句
僧鸾苦热行饮流夸父毙长途,如见当中印王字。
元稹有鸟二十章偏啄邓林求一虫,虫孔未穿长觜秃。
元稹谕宝二首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吕温风咏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张说喜度岭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杜光庭怀古今夸父兴怀于落照,田文起怨于鸣琴。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柳宗元行路难三首之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须臾力尽道渴死,孤鼠蜂蚁争噬吞。
皎然效古夸父亦何愚,竞走先自疲。渴死化爝火,嗟嗟徒尔为。
韩愈海水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韩愈双鸟诗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词语解释:化邓  拼音:huà dèng
指古代神话 夸父 逐日,杖化邓林的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 渭 , 河 、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 毕沅 注:“ 邓林 即 桃林 也,邓、桃音相近。”
词语解释:夸父  拼音:kuā fù
(1).神话人物。参见“ 夸父逐日 ”。
(2).兽名。《山海经·东山经》:“﹝ 犲山 ﹞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按,《西山经》云:“﹝ 崇吾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 郭璞 注:“或作夸父。” 袁珂 校注引 郝懿行 云:“﹝举﹞与夸声近,故或作夸父。”
(3).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湖水 出 桃林塞 之 夸父山 ,广圆三百仞。”按,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东南。
词语解释: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古代神话。言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 隅谷 之际。渴欲得饮,赴饮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将走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见《列子·汤问》《山海经·海外北经》。 唐 柳宗元 《行路难》:“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
词语解释: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古代神话。言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 隅谷 之际。渴欲得饮,赴饮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将走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见《列子·汤问》《山海经·海外北经》。 唐 柳宗元 《行路难》:“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
词语解释:逐日  拼音:zhú rì
(1).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后因以“逐日”喻行走疾速。《梁书·元帝纪》:“挟輈曳牛之侣,拔距磔石之夫,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隋 江总 《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昂昂逸驥,逐日千里。” 唐 张鷟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驥从东道,方申逐日之功。”
(2).一天接一天;每天。 唐 白居易 《首夏》诗:“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西游记》第二六回:“我闻 大圣 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 唐僧 往西天取经,逐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閒,却来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我本要存逐日往来的,谁知他拿去给我存了六个月期,真是误事!”
词语解释:邓林  拼音:dèng lín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