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神仙友 

同源典故人在舟中便是仙 仙侣同舟 仙舟 元礼仙 元礼同舟 共载比神仙 同舟李膺 同舟神仙侣 星棹依元礼 李仙 李膺仙 李膺舟 李膺船 李郭仙 李郭同舟 李郭同船 李郭小船 李郭游 李郭神仙 李郭舟 洛滨仙伯 登仙同元礼 登仙郭 神仙侣 膺舟 舟上欲仙 舟中是仙 送别仰神仙 郭去半舟闲 郭泰舟 郭泰船 郭舟

相关人物李膺 郭太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典故简释
仙侣同舟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唐杜甫《秋兴》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作者诗题诗句
于瑰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之一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姚合寄绛州李使君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姚合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
孟浩然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
岑参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崔峒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李郭应时望,王杨入幕频。
张继重经巴丘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张说和朱使欣二首自怜如坠叶,泛泛侣仙舟。
戴叔伦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敝邑连山远,仙舟数刻同。
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闲。
李峤元礼期仙客,陈王睹丽人。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李群玉献王中丞登仙望绝李膺舟,从此青蝇点遂稠。
李群玉重经巴丘追感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杜牧洛阳长句二首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楼颖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军三首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
武元衡酬严维秋夜见寄神仙惭李郭,词赋谢曹刘。
独孤及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皇甫冉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卢照邻咏史四首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二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许浑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之一陪泛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陈子昂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骆宾王送郭少府探得忧字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
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词语解释:仙舟  拼音:xiān zhōu
舟船的美称。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仙舟 李膺 棹,小马 王戎 鑣。”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奏舞鸞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 宋 梁明夫 《贺新郎·寿吕道山四十九岁》词:“万里朝天去,见 潯阳 江上,风引仙舟 淮 浦。” 金 曹之谦 《送李郭二子还乡》诗:“祖帐临寒水,仙舟漾夕暉。”
词语解释:李仙  拼音:lǐ xiān
(1).指 汉 李膺 。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李仙 非易託, 苏鬼 尚难因。”参见“ 李郭同舟 ”。
(2).指道教传说中仙人 李八百 。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参见“ 李八百 ”。
词语解释:李八百  拼音:lǐ bā bǎi
(1).道教传说的仙人名。名 脱 , 蜀郡 人。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者, 蜀 人也,莫知其姓名,歷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晋书·周札传》:“时有道士 李脱 者,妖术惑众,自言八百岁,故号 李八百 。”《醒世恒言·薛录士鱼服证仙》:“今你夫妻謫限将满,合该重返仙籍。何不去问那 李八百 ,教他与你打破尘障?”
(2).道教传说的仙人名。 唐 仙人 李良 。 唐 符载 《题李八百洞》诗:“后世何人来飞昇, 紫阳真人 李八百 。”《宋史·方技传下·魏汉津》:“ 魏汉津 ,本 蜀 黥卒也。自言师事 唐 仙人 李良 号 李八百 者,授以鼎乐之法。”
词语解释:李膺仙  拼音:lǐ yīng xiān
喻指名流。 唐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诗之二:“桂华临 洛 浦,如挹 李膺 仙。”参见“ 李膺门 ”、“ 李郭同舟 ”。
词语解释:李膺舟  拼音:lǐ yīng zhōu
比喻为知己者所重,同舟共乐。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舘尽开 徐穉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 沉砺 《狂歌行》:“时而一涉水,同坐 李膺 舟。”参见“ 李郭同舟 ”。
词语解释:李郭仙  拼音:lǐ guō xiān
即 李膺 与 郭泰 。 唐 岑参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诗:“江上舟中月,遥想 李 郭 仙。”参见“ 李郭同舟 ”。
词语解释:李郭同舟  拼音:lǐ guō tóng zhōu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 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处,不分贵贱,亲密无间。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 李 郭 或同舟, 潘 夏 时方驾。娱谈终美景,敷文永清夜。” 宋 吕渭老 《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 山阴 回棹,相去都无百里, 李 郭 可同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候车骑者駢肩累迹,几如 荀 陈 会坐, 李 郭 同舟。 东汉 风流,再见今日也。”
词语解释:李郭同船  拼音:lǐ guō tóng chuán
见“ 李郭同舟 ”。
词语解释:李郭舟  拼音:lǐ guō zhōu
指高朋雅会所乘之舟。喻知己相处,亲密无间。 唐 高适 《同李太守北海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每揖 龚 黄 事,还陪 李 郭 舟。” 明 李贽 《李见田邀游东湖》诗之二:“行人本是遨游客,何况当年 李 郭 舟。” 清 赵翼 《述庵司寇竹汀宫詹过怀杜阁寓斋小集》诗:“旧雨一朝集,欣联 李 郭 舟。”参见“ 李郭同舟 ”。
词语解释:膺舟  拼音:yīng zhōu
《后汉书·郭太传》:“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以“膺舟”借指有声望者之舟。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 膺 舟醉几人?” 唐 许浑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讌》诗之一:“陪汎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 膺 舟。”
词语解释:郭泰船  拼音:guō tài chuán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沉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
词语解释:郭舟  拼音:guō zhōu
见“ 郭泰船 ”。
词语解释:郭泰船  拼音:guō tài chuán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沉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