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锢党 

同源典故党议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285~
逮桓灵之闲,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夫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其理然矣。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时河内张成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李膺为河南尹,督促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初,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谇其占。成弟子牢脩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遂收执膺等。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使者四出,相望于道。明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并表为请,帝意稍解,乃皆赦归田里,禁锢终身。而党人之名,犹书王府。……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


作者诗题诗句
戴叔伦敬酬陆山人二首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
杜牧故洛阳城有感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词语解释:锢党  拼音:gù dǎng
(1).指遭禁锢之朋党中人。 唐 杜牧 《李甘诗》:“指名为錮党,状跡谁告诉?”
(2).指 东汉 党锢事。 宋 王安石 《读〈后汉书〉》诗:“錮党纷纷果是非,当时高士见精微。”参见“ 党錮 ”。
词语解释:党锢
亦作“ 党固 ”。 东汉 桓帝 时宦官专权,士大夫 李膺 、 陈蕃 等联合太学生 郭泰 、 贾彪 等,猛烈抨击宦官集团。宦官诬告他们结为朋党,诽谤朝廷, 李膺 等二百馀人遭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 灵帝 时, 膺 等复起用,与大将军 窦武 谋诛宦官。事败 膺 等百馀人被杀,并陆续处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事见《后汉书·党锢传》。后泛指禁止党人担任官职并限制其活动。《隋书·卢恺传》:“自 周氏 之降,选无清浊,及 愷 摄吏部,与 薛道衡 、 陆彦师 等甄别士流,故涉党固之譖,遂及於此。” 元 独乐园主 《咏史》:“ 西园 粥爵诚可耻,党錮忠士灾何延。” 清 方文 《宛陵哭梅郎三兼示令弟季升》诗之四:“昔曾忧党錮,今果见诛锄。”
词语解释:党议  拼音:dǎng yì
(1).聚众议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
(2).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后汉书·党锢传·魏朗》:“尚书令 陈蕃 荐 朗公 忠亮直,宜在机密,復徵为尚书。会被党议,免归家。”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行》:“嚣途或妄践,党议勿轻持。” 唐 戴叔伦 《敬酬陆山人》诗之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