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触邪

同源典故冠豸 戴豸 拔豸 獬豸冠 獬豸姿 簪豸 

相关人物楚文王

参考典故豸角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东汉·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法冠〉~3667~
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胡广说曰:「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


作者诗题诗句
司空曙九日送人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
姚合送李植侍御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
孟郊送卢虔端公守复州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崔峒题桐庐李明府官舍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
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威。
权德舆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
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卢纶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乡中贺者唯争路,不识传呼獬豸威。
卢纶春日喜雨奉和马侍中宴白楼今朝醉舞共乡老,不觉倾攲獬豸冠。
罗隐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鹪鹩。
许棠旅次滑台投献陆侍御霜台攲冠豸,赖许往来频。
许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
许棠送王侍御赴宣城戴豸却驱鸡,东南上句溪。
郑谷李夷遇侍御久滞水乡因抒寄怀簪豸年何久,悬帆兴甚长。
鲍溶和王璠侍御酬芙蓉寒艳镂冰姿,天朗灯深拔豸时。
词语解释:冠豸  拼音:guān zhì
(1).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 萧侍御 ,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笔冠豸,庸邪当破胆而潜遁。”
(2).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
词语解释:獬豸冠  拼音:xiè zhì guān
(1).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 汉 蔡邕 《独断》:“法冠, 楚 冠也…… 秦 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 尝获之,故以为冠。”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中丞训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铁面丹心獬豸冠。”《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头戴黑色獬豸冠的宫中执法走到 嬴政 身边,垂身而立。”
(2).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唐 韦縠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 越 人自贡珊瑚树, 汉 使何劳獬豸冠。”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清 方文 《寄任玉成御史》诗:“旧京人物凋零尽, 江 北犹餘獬豸冠。”
词语解释:触邪  拼音:chù xié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词语解释:触邪冠  拼音:chù xié guān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