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三缄 

同源典故垂戒鑴铭 金人偈

相关人物孔子


《说苑》卷十〈敬慎〉~337~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口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怨主人,民害其贵。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众人惑惑,我独不从;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孔子家语》卷三〈观周〉~26~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喟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孔子见老聃而问焉,曰:「甚矣道之于今难行也,吾比执道,而今委质以求当世之君而弗受也,道于今难行也。」老子曰:「夫说者流于辩,听者乱于辞,如此二者,则道不可以忘也。」


作者诗题诗句
严维送桃岩成上人归本寺余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
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因思周庙当时诫,金口三缄示后昆。
杜牧鹦鹉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权德舆诫言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皮日休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
许浑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韩愈答张彻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
韩翃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笑说金人偈,闲听宝月诗。
词语解释:三缄  拼音:sān jiān
“三缄其口”的略语。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昔 陈灵 之被矢, 灌氏 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哉。” 唐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闺鉴图说跋》:“子韦布之士,岂知国家大计,宜从此三缄,无自取祸也。”
词语解释:金人偈  拼音:jīn rén jì
谓慎言之戒。 唐 韩翃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诗:“笑説金人偈,閒听宝月诗。”参见“ 金人三缄 ”。
词语解释:金人三缄  拼音:jīn rén sān jiān
指人之慎言。语出《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 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於是奉 老氏 多败之戒,思金人三缄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