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82~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荀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余嘉锡案:《事类赋》卷一引《风俗通》曰:「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于日月,怖而喘焉。」

《风俗通义·佚文·辨惑》~6~
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亦喘之矣。

词语解释:喘月吴牛  拼音:chuǎn yuè wú niú
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喘月 吴 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宋 辛弃疾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吴 牛。” 柳亚子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诗:“吠 尧 桀 犬浑多事,喘月 吴 牛苦问天。”亦省作“ 喘牛 ”。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参见“ 吴牛喘月 ”。
词语解释: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吴 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1)比喻因疑似而惧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在 晋武帝 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疎, 奋 有难色。帝笑之, 奋 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2)形容酷热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