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亡楚弓 人失人得 失弓 失楚弓 楚人弓 楚弓 楚弓楚得 荆人弓失 遗弓

相关人物楚共王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贵公〉~4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孔子家语》卷二〈好生〉~22~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说苑》卷十四〈至公〉~473~
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仲尼所谓大公也。

《公孙龙子·迹府》
尤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典故简释
楚弓喻有失有得,或指弓。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作者诗题诗句
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词语解释:楚人弓  拼音:chǔ rén gōng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词语解释: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e
亦作“ 楚得楚弓 ”。 《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 楚 王遗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乎?’”《孔子家语·好生》《孔丛子·公孙龙》、 汉 刘向 《说苑·至公》等亦记有此事。后因以“楚弓楚得”或“楚得楚弓”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明 苏复 《金印记·金钗典卖》:“喜 楚 得 楚 弓,免被傍人笑。”如:这件事你虽蒙受不少损失,但却使老百姓深受其惠, 楚 弓 楚 得,大家都是 中国 人,何必计较太多?
词语解释:楚弓  拼音:chǔ gōng
见“ 楚人弓 ”。
词语解释:楚人弓  拼音:chǔ rén gōng
《孔子家语·好生》:“ 楚王 失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清 钱谦益 《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 楚弓 ”。《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何劳问。”参见“ 楚弓楚得 ”。
词语解释:楚弓楚得  拼音:chǔ gōng chǔ de
亦作“ 楚得楚弓 ”。 《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 楚 王遗弓, 楚 人得之,又何求乎?’”《孔子家语·好生》《孔丛子·公孙龙》、 汉 刘向 《说苑·至公》等亦记有此事。后因以“楚弓楚得”或“楚得楚弓”比喻虽有所失而利未外溢。 明 苏复 《金印记·金钗典卖》:“喜 楚 得 楚 弓,免被傍人笑。”如:这件事你虽蒙受不少损失,但却使老百姓深受其惠, 楚 弓 楚 得,大家都是 中国 人,何必计较太多?
词语解释:遗弓  拼音:yí gōng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