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二鲤鱼 

同源典故传书 寄鳞 尺素 尺素书 烹鱼 烹鲤 素书 素鲤 锦鳞书 双鱼 双鲤 鱼传尺素 鱼封 鱼尺 鱼书 鱼雁 鲤鱼 鳞鸿

参考典故雁书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古乐府三首·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佗乡。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唐·李善注引郑玄《礼记注》曰:「素,生帛也。」


典故简释
鱼书喻指书信。宋晏殊《无题》:“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作者诗题诗句
侯氏绣龟形诗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
公乘亿赋得临江迟来客北去鱼无信,南飞雁绝音。
刘禹锡令狐仆射与余投分素深纵山川阻修然音问相继今年十一月仆射疾不起凄凉从此后,无复望双鱼。
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鳞烹。
刘长卿酬包谏议佶见寄之什落日栖鸮鸟,行人遗鲤鱼。
唐彦谦寄台省知己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
唐彦谦索虾封缄托双鲤,于焉来远求。
孟浩然送王大校书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
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尺素。
岑参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
岑参送王录事却归华阴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常建送楚十少府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
张九龄武司功初有幽庭春喧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余。
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方干寄江陵王少府波涛一阻两乡梦,岁月无过双鲤鱼。
曹唐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招携永感双鱼在,报荅空知一剑存。
李冶结素鱼贻友人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李群玉小弟艎南游近书来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杜牧春思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
杜甫酬韦韶州见寄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
林宽和友人贼后江山犹未静,鱼鸟欲何归。
杨炯和酬虢州李司法非君重千里,谁有惠双鱼。
权德舆祗役江西路上以代书寄内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
权德舆送许著作分司东都异日始离抱,维思烹鲤鱼。
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曾城自有三青鸟,不要莲东双鲤鱼。
王季则鱼上冰浮沈非乐藻,沿溯异传书。
白居易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浮石潭边停五马,望涛楼上得双鱼。
白居易送客之湖南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皎然奉和薛员外谊赠汤评事衡反招隐之迹兼见寄十二韵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
卢象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咫尺传双鲤,吹嘘借一毛。
罗隐寄杨秘书湖水平来见鲤鱼,偶因烹处得琼琚。
罗隐寄黔中王从事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罗隐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裤讴。
胡曾车遥遥玉枕夜残鱼信绝,金钿秋尽雁书遥。
苏颋饯泽州卢使君赴任旧交何以赠,客至待烹鱼。
韦皋忆玉箫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韩愈寄卢仝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
韩琮春愁吴鱼岭雁无消息,水誓兰情别来久。
韩琮秋晚信州推院亲友或责无书即事寄答谬驰骢马传,难附鲤鱼封。
骆宾王夏日夜忆张二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
鱼玄机期友人阻雨不至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鲍溶秋夜对月怀李正封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词语解释:传书  拼音:chuán shū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刘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
(3).传授书籍。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学道 北海 仙,传书 蘂珠宫 。”
(4).传递书信。 唐 李商隐 《离思》诗:“朔雁传书絶, 湘 篁染泪多。”《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许潮 《武陵春》:“仙姑既牵情 刘 阮 ,此人可以传书。”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 柳毅 又是怎样替人往深海里传书,用鲛绡分开碧蓝的海水,娶了美丽的 龙女 为妻啦。”
词语解释:尺素  拼音:chǐ sù
(1).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吕向 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於绢。”《文选·陆机〈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刘良 注:“素,帛也。古人用以书也。”
(2).泛指小幅纸张。 宋 韩驹 《题画太一真人》诗:“ 龙眠 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宋 魏了翁 《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 晁文元 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 政和 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师培 《与友人论文书》:“龤钟律於朱絃,彰玄黄於尺素。”
(3).指书信。《周书·王褒传》:“犹冀苍雁頳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 唐 张九龄 《当涂界寄裴宣州》诗:“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九日》词:“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準拟相看似旧时。”
词语解释:烹鱼  拼音:pēng yú
《诗·桧风·匪风》:“谁能亨鱼?溉之釜鬵。” 毛 传:“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亨,“ 烹 ”的古字。后以喻治民。 宋 王应麟 《玉海·帝学·庆历迩英阁讲诗》:“三月戊午讲《匪风》‘谁能亨鱼’。上曰:‘ 老子 谓治民若烹小鲜,义近是乎?’ 丁度 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参见“ 烹小鲜 ”。
词语解释:烹小鲜  拼音:pēng xiǎo xiān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河上公 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后比喻治国便民之道。 唐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诗:“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烹小鲜之讹》:“ 老子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言烹小鱼者不事割鳞剖腹,意在简便耳。”
词语解释:烹鲤  拼音:pēng lǐ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以“烹鲤”借指收到亲友来信。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
词语解释:素书  拼音:sù shū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词语解释:素鲤  拼音:sù lǐ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素鲤。 唐 武元衡 《祭李吉甫文》:“风传丽句,缄开素鲤。金石相投,鏗然在耳。”
词语解释:锦鳞书  拼音:jǐn lín shū
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因指远方之书信。 唐 杜牧 《春思》诗:“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亦省称“ 锦鳞 ”。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锦鳞无处传幽意,海燕兰堂春又去。” 宋 蔡伸 《风流子》词:“无奈锦鳞杳杳,不渡 横塘 。” 清 陈维崧 《好事近·丙辰早春得云间张洮侯寅冬所寄书》词:“春水锦鳞通,忽把故人墨迹。”
词语解释:双鱼  拼音:shuāng yú
(1).两鱼。 晋 傅玄 《秋兰篇》:“双鱼自踊跃,两鸟时迴翔。”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唐 李贺 《钓鱼》诗:“菱丝縈独茧,蒲米蛰双鱼。”
(2).指书信。 唐 唐彦谦 《寄台省知己》诗:“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 明 刘基 《玉楼春》词:“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和梦起。”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参见“ 双鲤 ”。
词语解释:双鲤  拼音:shuāng lǐ
(1).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词语解释:双鲤  拼音:shuāng lǐ
(1).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词语解释:鱼封  拼音:yú fēng
指书信。 宋 贺铸 《风流子》词:“念北里音尘,鱼封永断,便桥烟雨,鹤表相望。”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四折:“题诗罢告天公,替鴈帖当鱼封,风捲起入长空。”参见“ 鱼书 ”。
词语解释:鱼书  拼音:yú shū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鱼书”。 唐 韦皋 《忆玉箫》诗:“ 长江 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 秦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心似剖,为 陇 外鱼书无有。”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2).古代朝廷任免州郡长官时所赐颁的鱼符和敕书。《旧唐书·德宗纪上》:“是月,復降鱼书停刺史务。” 宋 陆游 《遣兴》诗:“谁遣径归朝凤闕?不令小住奉鱼书。”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诗:“龙节卧持豸斧客,鱼书泣捧豹衣郎。”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鱼书》
词语解释:鱼书  拼音:yú shū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鱼书”。 唐 韦皋 《忆玉箫》诗:“ 长江 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 秦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心似剖,为 陇 外鱼书无有。”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2).古代朝廷任免州郡长官时所赐颁的鱼符和敕书。《旧唐书·德宗纪上》:“是月,復降鱼书停刺史务。” 宋 陆游 《遣兴》诗:“谁遣径归朝凤闕?不令小住奉鱼书。”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诗:“龙节卧持豸斧客,鱼书泣捧豹衣郎。”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鱼书》
词语解释:鱼雁  拼音:yú yàn
亦作“ 鱼鴈 ”。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絶,而笑言久旷。”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难凭鱼鴈,我每日价枕冷衾寒。” 清 孙枝蔚 《怀杨吉公司理》诗:“频年鱼鴈絶,使我泪长垂。” 丁玲 《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2).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沉。” 赵朴初 《汉俳三首--题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邮票》之三:“鱼雁遍人间,勤传花信一番番。”
词语解释:鲤鱼  拼音:lǐ yú
(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汉 焦赣 《易林·革之颐》:“ 尼父 孔丘 ,善钓鲤鱼。” 宋 陆游 《鲤鱼行》:“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宋传恩 《绿水悠悠·罩鱼》:“这是一条鲤鱼,一条十多斤重的鲤鱼。”
(2).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唐 元稹 《贻蜀·张校书元夫》诗:“劝君便是酬君爱,莫比寻常赠鲤鱼。” 清 谭嗣同 《寄人五绝》:“鲤鱼三十六,江上报秋书。”
(3).借指传递书信者。 唐 孟浩然 《送王大校书》诗:“尺书能不恡,时望鲤鱼传。” 唐 元稹 《苍溪县寄扬州兄弟》诗:“凭仗鲤鱼将远信,鴈回时节到 扬州 。” 元 萨都剌 《送王伯循御史》诗:“ 曲江 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参见“ 鱼书 ”。
词语解释:鱼书  拼音:yú shū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称书信为“鱼书”。 唐 韦皋 《忆玉箫》诗:“ 长江 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 秦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心似剖,为 陇 外鱼书无有。”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这些稿件的来历,有的通过党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鱼书遥递,不远千里,由绿衣人辗转送来的。”
(2).古代朝廷任免州郡长官时所赐颁的鱼符和敕书。《旧唐书·德宗纪上》:“是月,復降鱼书停刺史务。” 宋 陆游 《遣兴》诗:“谁遣径归朝凤闕?不令小住奉鱼书。” 明 张煌言 《送黄金吾冯侍御乞师日本》诗:“龙节卧持豸斧客,鱼书泣捧豹衣郎。”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鱼书》
词语解释:鳞鸿  拼音:lín hóng
(1).鱼雁。指书信。 晋 傅咸 《纸赋》:“鳞鸿附便,援笔飞书。” 明 汤式 《小梁州·扬子江阻风》套曲:“ 维扬 西望渺何之,无一箇鳞鸿至。” 清 纳兰性德 《大酺·寄梁汾》词:“鳞鸿凭谁寄,想天涯隻影,凄风苦雨。”
(2).指信使。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词:“ 瑶池 旧约,鳞鸿更,仗谁托?” 明 秦冰澳 《胜如花·闺思》套曲:“人何处,人何处,云迷雾凝,寄书鳞鸿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