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陈琳 

同源典故陈琳檄

相关人物陈琳

参考典故孔璋檄书 头风痊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陈琳传》
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瑀少受学于蔡邕。建安中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瑀终不为屈。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门下督,瑀为仓曹掾属。……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余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典故简释
陈琳檄咏军府中有才能的文人。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作者诗题诗句
刘得仁送王书记归邠州陈琳轻一别,马上意超然。
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刘长卿送孔巢父赴河南军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刘长卿送崔载华张起之闽中西征开幕府,早晚用陈琳。
大易赠司空拾遗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未赊。
戴叔伦送崔融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固惭非贾谊,惟恐后陈琳。
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杜甫奉赠王中允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钱起卢龙塞行送韦掌记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能兵夺酒泉。
齐己寄梁先辈陈琳笔砚甘前席,甪里烟霞待共眠。
词语解释:陈琳檄  拼音:chén lín xí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琳 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 唐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 陈琳 檄,我书 鲁连 箭。” 明 邵璨 《香囊记·点将》:“一卷 吕公 书,七纸 陈琳 檄,甲兵十万在胸中,笔底收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