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沮溺 

同源典故偶沮溺 吾非斯人谁与归 问津 问津人返 效沮溺 沮叟 沮溺心 沮溺耕 津难问 耦耕 耦耕夙约 耦耕身 长沮桀溺 长沮溺 门长沮

相关人物子路(仲由) 孔子 桀溺 长沮


《论语注疏·微子》~6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作者诗题诗句
司空图淅上(作江淅上是今郧阳府地在秦楚之交故有秦云楚两之句)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周贺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苦作南行约,劳生始问津。
张碧山居雨霁即事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方干上越州杨严中丞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李咸用春日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春耕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李绅忆登栖(一作西)霞寺峰(效梁简文。一本下有怀望二字)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赠东岳焦炼师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皎然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谁借楚山住,年年事耦耕。
耿湋东郊别业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钱起自终南山晚归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长孙佐辅山行书事谁知问津客,空作杨雄嘲。
陶翰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韦应物秋郊作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韦应物答库部韩郎中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高适鲁西至东平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高骈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词语解释:问津  拼音:wèn jīn
(1).询问渡口。《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宋 陆游 《郊行》诗:“ 桐君山 路无多远,元自知津莫问津。” 清 曹寅 《渡潞河题壁》诗:“水流沙阔岸无尘,策马东来此问津。”
(2).寻访或探求。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南阳 刘子驥 ,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寻师讲道,结友问津。” 唐 方干 《上越州杨岩中丞》诗:“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3).比喻探问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 阿英 《津平日记选·一九四九年四月十五日》:“一般售价,至少高过 沉市 十倍,不敢问津。” 冯骥才 《雕花烟斗》:“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
词语解释:沮溺  拼音:jǔ nì
谓水淹之患。 明 李东阳 《冀州城重修记》:“癸卯之春,沮溺未平,君乃议修復。”
《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钱穆 新解:“﹝ 长沮 、 桀溺 ﹞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后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士。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随把锄犂。” 唐 韦应物 《秋郊作》诗:“方愿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绍 巢 由 之絶轨,蹈 沮 溺 之高风。”
词语解释:耦耕  拼音:ǒu gēng
二人并耕。后亦泛指农事或务农。《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宋 苏轼 《浣溪沙》词:“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刘青士 、 潘文山 、 朱子皇 偕隐 处州 縉云县 ,易衣而出,耦耕而食。” 郭沫若 《寄题广西勾漏洞》诗:“苕花闻説敷红紫,緑遍羣山乐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