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蟾蜍 

同源典故蟾 蟾光 蟾兔 蟾钩 蟾魄

参考典故三足乌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3237~
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月〉~7~
《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

《后汉书·天文志上》
南朝梁·刘昭注引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古诗十九首〉~349~
〈古诗十九首〉其十七:「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作者诗题诗句
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一拍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
夏侯审咏被中绣鞋云里蟾钩落凤窝,玉郎沈醉也摩挲。
寒山诗远望孤蟾明皎皎,近闻群鸟语啾啾。
张聿圆灵水镜回首看云液,蟾蜍势正圆。
徐敞圆灵水镜练色临窗牖,蟾光霭户庭。
李群玉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之二熠耀游何在,蟾蜍食渐难。
李群玉扬花输蚌蛤,奔月恨蟾蜍。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杜甫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杜甫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裴然之作三十韵但惊飞熠耀,不记改蟾蜍。
权德舆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
莫宣卿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碧空蟾魄度,清禁漏声残。
顾况送从兄使新罗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词语解释:蟾光  拼音:chán guāng
月色;月光。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唐 皎然 《溪上月》诗:“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宋 吕渭老 《情久长》词:“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人静更阑,正蟾光皎皎,花影珊珊。”
词语解释:蟾兔  拼音:chán tù
(1).蟾蜍与玉兔。旧说两物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称。《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唐 欧阳詹 《玩月》诗:“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前夕与我约,月明登兹臺,蟾兔忽已缺,轩车犹未来。”
(2).月中玉兔。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词语解释:蟾蜍  拼音:chán chú
亦作“ 蟾蠩 ”。亦作“ 蟾诸 ”。
(1).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淮南子·原道训》:“夫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於使蟹捕鼠,蟾蠩捕蚤。” 汉 张衡 《西京赋》:“蟾蜍与龟,水人弄蛇。”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蛤蚧脰能鸣,蟾蜍眉有毒。”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徐启新 ﹞为子延师而供膳甚菲。邨中四五月间人多食蛙者,然必从市中买之。 启新 以蟾诸类蛙,而堦下颇伙,即命童子取以供师。”
(2).《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 南朝 梁 刘昭 注:“ 羿 请无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 姮娥 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明 刘基 《水龙吟·夜闻铜瓶汤响作》词:“玉釭开尽丹葩,画簷深宿蟾蜍影。”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蟾蜍两岁照秋林,忽忽奚堪百感侵。”
(3).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2)古建筑的承溜装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旧引 绥水 南入塋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砚滴或砚台。《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清 赵翼 《汪水云砚歌》:“想当搦管濡墨时,蟾蜍滴泪和墨砚淋漓。”(4)旧俗点缀端阳节景的五毒制品之一。 清 陈维崧 《虞美人·端午闺词》词:“灵符颭上香云腻。绣虎釵头睡,守宫蜥蜴粉蟾蜍,还剩玄綃半捻裹蜘蛛。”
词语解释:蟾钩  拼音:chán gōu
月牙。喻女子的弓鞋。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云里蟾鉤落凤窝,玉郎沉醉也摩挲。”
词语解释:蟾魄  拼音:chán pò
月亮的别名。亦指月色。 唐 元稹 《纪怀赠李户曹》诗:“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 唐 顾甄远 《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浄。” 清 钮琇 《觚賸·酒兵》:“佳时怡遇蟾魄圆,触著狂怀兴蓬勃。”《花月痕》第五回:“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