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侧席

同源典故仄席 

相关人物刘炟(东汉章帝)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40~
夏五月辛亥,诏曰:「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至者,各以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又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唐·李贤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作者诗题诗句
崔涂己亥岁感事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钱起温泉宫礼见顺风求至道,侧席问遗贤。
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薮。
韩偓感事三十四韵去梯言必尽,仄席意弥坚。
词语解释:仄席  拼音:zè x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汉书·陈汤传》:“ 汤 曰:‘臣闻 楚 有 子玉 得臣 , 文公 为之仄席而坐。’”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陈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忧勤於上,夫亦何忍为此!”
词语解释:侧席  拼音:cè xí
(1).单独一席。《国语·吴语》:“去笄,侧席而坐,不扫。” 韦昭 注:“侧犹特也。”《礼记·曲礼上》:“有忧者侧席而坐。”《汉书·游侠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不正坐。谓因忧惧而坐不安稳。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楚 有 子玉得臣 , 文公 ( 晋文公 )为之侧席而坐。”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公卿以下皆畏,莫不侧席。”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宣和 六年春, 东都 地震……驛书闻朝廷, 徽祖 为侧席。”
(3).指谦恭以待贤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李贤 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前蜀 贯休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诗:“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清 王韬 《韬园文录·洋务上》:“凡属洋务人员,例可获优缺,擢高官,而每为上游所器重,侧席諮求。”
(4).正席旁侧的席位。《汉书·元后传》:“王多材艺,上甚爱之,坐则侧席,行则同輦。”《红楼梦》第十一回:“ 尤氏 让 邢夫人 、 王夫人 并他母亲都上坐了,他与 凤姐儿 、 寳玉 侧席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