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分鹿梦 分鹿覆蕉 士师分鹿 梦中得鹿 梦中案鹿 梦中蕉鹿 梦蕉鹿 梦里士师 梦鹿 得鹿 求鹿梦 蕉中梦 蕉中覆 蕉中鹿 蕉边梦 蕉隍讼 蕉鹿 蕉鹿梦 藏蕉梦 惊心蕉鹿 鹿梦 鹿蕉讼


《列子集释》卷三〈周穆王篇〉~07~
郑人有薪于野者,偶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词语解释:梦鹿  拼音:mèng lù
《列子·周穆王》载 郑 人获鹿,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事。后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梦幻。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梦鹿分真鹿,无鷄应木鷄。” 明 文徵明 《赵丽卿侍御邀游冶城》诗:“有客樽前谈梦鹿,何人天际慕飞鸿。”参见“ 梦蕉 ”。
词语解释:梦蕉  拼音:mèng jiāo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后以“梦蕉”比喻人生为变幻莫测的梦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休遗恨霸图销歇, 王 谢 飘零!但 南朝 繁华已烬,梦蕉何事重醒?”
词语解释:得鹿  拼音:de lù
(1).《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后遂以“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 宋 陆游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之七:“谁知叹亡羊,但喜有得鹿。”
(2).《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班彪〈王命论〉》“至比天下於逐鹿” 李善 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后以“得鹿”比喻取得天下。 唐 温庭筠 《经五丈原》诗:“下国 卧龙 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词语解释:蕉鹿  拼音:jiāo lù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 樵 ”。后以“蕉鹿”指梦幻。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呈南涧》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 元 贡师泰 《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 清 黄景仁 《满江红·赠王桐巢》词:“蕉鹿几番惊往事,关山若箇常年少。” 廖仲恺 《念奴娇》词:“梦觉沧江蕉鹿幻,惟向天南凝盼。”参见“ 覆鹿 ”。
词语解释:覆鹿  拼音:fù lù
见“ 覆鹿寻蕉 ”。
词语解释:鹿梦  拼音:lù mèng
《列子·周穆王》载, 春秋 时, 郑国 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鹿梦”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 李遇滨 ﹞北上考得教习,行将就选,一旦中寒卒死於道,向日夫荣妻贵之冀,竟同鹿梦。” 蔡寅 《瞻园次渐庵韵》:“一代园林归鹿梦,百年风月付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