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鹏鴳 

同源典故九万扶摇 九万抟 九万抟风 九万欲抟空 九万云霄路 九万风 九万风鹏 九万鹏 九万鹏风 九霄鹏 九鲲 凌云翅 凌风翔 化北鱼 化鲲 化鹏 北极羁羽 北溟翼 北溟鱼 北溟鲲 南图 南溟 南溟垂翼 南溟风浪 南鹏 反溟极 喷浪溟鲲 图南 图南羽翮 图南翼 垂天 垂天翼 垂天鹏 垂天鹏翼 壮志南溟 大鹏 大鹏击水 大鹏飞 天南翼 天池 天池翼 天池鹏 奋北溟 如云长翮 尺鴳乐 扶摇力 摩天翼 抟垂翼 抟扶 抟溟 抟风 抟风翼 抟风起北溟 抟鹏 击水三千里 击浪天地 枪榆笑鲲 水击三千里 冲天鹏翅 海远到天池 海鸟远天地 海鹏 溟翼 溟鱼一息化天津 溟鹏 羊角风 草间尺鴳 万里鹏程 著鲲 蔽天鹏 变化鲲鹏 负青天 蹑扶摇 适南海 云鹏 青冥姿 风鹏 腾鲲 鲲化 鲲化鹏 鲲海 鲲移鹏徙 鲲鱼化鹏 鲲鹏化 鲲鹏游 鲲鹏万里 鲲鹏变化 鲸鹏游 鳞翼 鸠居 鸠鹏 鸠鹏自乐 鹏化 鹏北海 鹏抟 鹏海 鹏翅 鹏翼 鹏背 鹏兴 鹏举 鹏远天池 鹏飞 鹏鲲 鹍化 鹍鹏 鴳疑鹏

相关人物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典故简释
九万欲抟空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作者诗题诗句
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伊璠及第后寄梁烛处士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大鹏六月有闲意,仙鹤千年无躁容。
刘禹锡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刘长卿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司空图诗品委曲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孟郊立德新居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
崔涂喜友人及第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
张聿景风扇物渐扬抟扶势,应从橐龠功。
方干寄于少监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覆载我徒争会得,大鹏飞尚未知宽。
李咸用冬日喜逢吴价莺迁犹待销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
李咸用投所知谁能借与抟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李咸用空城雀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
李商隐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李商隐洞庭鱼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李峤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
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李群玉送人隐居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送萧绾之桂林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李郢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以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请余赋诗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骞腾坐可致,九万起于斯。
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柳棠答杨尚书一鱼吃了终无愧,鲲化为鹏也不难。
杨莱儿和赵光远题壁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
权德舆大言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部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方期全拥肿,岂望蹑扶摇。
权德舆李十韶州寄途中绝句使者取报修书之际口号酬赠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
权德舆送宇文文府赴行在从此图南路,青云步武间。
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
沈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昔陪鹓鹭后,今望鹍鹏飞。
海顺三不为篇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温庭筠寓怀鹏鹍诚未忆,谁谓凌风翔。
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
独孤及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海运同鹍化,风帆若鸟飞。
王公亮鱼上冰傥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卢纶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龙卧人宁识,鹏抟鴳岂知。
卢象赠张均员外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
罗邺献池州庾员外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羊士谔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袁皓及第后作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贯休偶作五首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
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在鸟终为凤,为鱼须化鲲。
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钱起巨鱼纵大壑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钱起送李大夫赴广州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钱起送李大夫赴广州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鴳别。
韩愈北极赠李观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沉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风云十朝会,变化成一身。
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韩愈海水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荀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骆宾王秋日送侯四得弹字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鲍溶玉山谣奉送王隐者心期南溟万里外,出山几遇光阴改。
黄滔酬杨学士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齐己送刘秀才往东洛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词语解释:南图  拼音:nán tú
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唐 高适 《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 何子 曰:‘鹏, 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词语解释:南溟  拼音:nán míng
见“ 南冥 ”。
词语解释:南冥  拼音:nán míng
亦作“ 南溟 ”。 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 《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吹浪渡沧洲。”
词语解释:图南  拼音:tú nán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鵾鹏。” 明 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陈去病 《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词语解释:图南翼  拼音:tú nán yì
比喻志向远大。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参见“ 图南 ”。
词语解释:图南  拼音:tú nán
《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鵾鹏。” 明 高启 《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陈去病 《恻恻》诗:“图南此去舒长翮,逐北何年奏凯歌。”
词语解释:垂天  拼音:chuí tiān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词语解释:垂天翼  拼音:chuí tiān yì
比喻凌云壮志。语本《庄子·逍遥游》《南史·谢晦传》:“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参见“ 垂天 ”。
词语解释:垂天  拼音:chuí tiān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词语解释:大鹏  拼音:dà péng
鹏。传说中的大鸟。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唐 成玄英 疏:“大鹏既得适南溟,不可决然而起,所以举击两翅,动荡三千,踉蹌而行,方能离水。” 清 黄遵宪 《苏彝士河》诗:“他日南溟疏闢后,大鹏击水足扶摇。”
词语解释:天池  拼音:tiān chí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词语解释:承浆  拼音:chéng jiāng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处。《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浆,水也。”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词语解释:抟扶  拼音:tuán fú
犹抟风。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参见“ 摶风 ”。
词语解释:抟风  拼音:tuán fēng
(1).《庄子·逍遥游》:“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后因称乘风捷上为“摶风”。《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简文帝 《阻归赋》:“躡九枝而耀景,緫六翮而摶风。” 唐 钱可复 《莺出谷》诗:“摶风翻翰疾,向日弄吭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纵轡诚亏於远到,摶风勉屈於卑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寇逸》:“夹攻里外施英勇,看他鹏翮怎摶风?”
(2).旋风。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摶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宋 王安石 《寄李秀才兄弟》诗:“怒水摶风雪壠高,乱流追我隻鱼舠。”
(3).屋翼。我国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庙宇、宫殿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也叫飞檐。《仪礼·士冠礼》“直于东荣” 郑玄 注“荣,屋翼也” 唐 贾公彦 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摶风。”摶,一本作“ 搏 ”。
词语解释:抟风  拼音:tuán fēng
(1).《庄子·逍遥游》:“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后因称乘风捷上为“摶风”。《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简文帝 《阻归赋》:“躡九枝而耀景,緫六翮而摶风。” 唐 钱可复 《莺出谷》诗:“摶风翻翰疾,向日弄吭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纵轡诚亏於远到,摶风勉屈於卑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寇逸》:“夹攻里外施英勇,看他鹏翮怎摶风?”
(2).旋风。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摶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宋 王安石 《寄李秀才兄弟》诗:“怒水摶风雪壠高,乱流追我隻鱼舠。”
(3).屋翼。我国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庙宇、宫殿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也叫飞檐。《仪礼·士冠礼》“直于东荣” 郑玄 注“荣,屋翼也” 唐 贾公彦 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摶风。”摶,一本作“ 搏 ”。
词语解释:抟鹏  拼音:tuán péng
盘旋在高空的鹏鸟。喻有大志者。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启》:“栖榆弱羽,徒仰摶鹏之高。” 唐 许浑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安知北溟水,终日送摶鹏。” 明 张景 《飞丸记·交投设械》:“你只道摶鹏旷野欲升天,今做了跛鱉深缸何处去?”参见“ 抟风 ”。
词语解释:抟风  拼音:tuán fēng
(1).《庄子·逍遥游》:“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后因称乘风捷上为“摶风”。《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简文帝 《阻归赋》:“躡九枝而耀景,緫六翮而摶风。” 唐 钱可复 《莺出谷》诗:“摶风翻翰疾,向日弄吭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纵轡诚亏於远到,摶风勉屈於卑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寇逸》:“夹攻里外施英勇,看他鹏翮怎摶风?”
(2).旋风。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摶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宋 王安石 《寄李秀才兄弟》诗:“怒水摶风雪壠高,乱流追我隻鱼舠。”
(3).屋翼。我国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庙宇、宫殿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也叫飞檐。《仪礼·士冠礼》“直于东荣” 郑玄 注“荣,屋翼也” 唐 贾公彦 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摶风。”摶,一本作“ 搏 ”。
词语解释:溟鹏  拼音:míng péng
北冥之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后遂以“溟鹏”指大鹏。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收绩閒史牒,翰飞逐溟鹏。”
词语解释:羊角风  拼音:yáng jiǎo fēng
(1).旋风,龙卷风。参见“ 羊角 ”。
(2).见“ 羊癎风 ”。
词语解释:羊角  拼音:yáng jiǎo
(1).羊的角。《尉缭子·兵谈》:“兵如总木,弩如羊角。”
(2).旋风。《庄子·逍遥游》:“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成玄英 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毛泽东 《念奴娇·鸟儿问答》词:“鯤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3).枣的别名。 南朝 梁简文帝 《赋枣》:“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枣》:“羊角枣长三寸, 密云 所出。”
(4).草名。
(5).食品名。
(6).龙骨水车上的零件。 元 谢应芳 《踏车妇》诗:“车轮鹿鹿羊角转,水波翻翻龙舌卷。”
(7).透明的角质材料。《红楼梦》第五三回:“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綉、或画、或绢、或纸诸灯掛满。”参见“ 羊角灯 ”。
(8).复姓。 战国 时 燕 有 羊角哀 。见《后汉书·申屠刚传》 李贤 注引《烈士传》
词语解释:羊痫风  拼音:yáng xián fēng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词语解释:万里鹏程  拼音:wàn lǐ péng chéng
犹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明 冯惟敏 《桂枝香·春怨》曲:“拼着你万里鹏程,撇下俺一腔春恨。”《白雪遗音·八角鼓·才郎夜读》:“髮悬樑,锥刺股……到后来,纔得这万里鹏程,青云独步。”《戏曲选·祭头巾》:“见他人万里鹏程,叹老儒,叹老儒功名无份。”
词语解释:云鹏  拼音:yún péng
(1).翱翔高空的大鹏。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南朝 梁 张缵 《大言应令》诗:“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二四:“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2).比喻奋发有为的人。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烛龙韜景,避 尧 日於幽都;云鹏歛翼,候 虞 风於海宴。” 宋 苏轼 《次韵郭功甫》之一:“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摶,蓬雀徒目送。”参阅《庄子·逍遥游》
词语解释:青冥姿  拼音:qīng míng zī
能直上云天的风姿。喻身居高位。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
词语解释:风鹏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风鹏”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唐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词语解释:鲲化  拼音:kūn huà
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龙攄回地轴,鯤化想天池。”参见“ 鯤鹏 ”。
词语解释:鲲鹏  拼音:kūn péng
(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观鯤鹏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鯤鹏。”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灵大椿之寿,朝菌蠓蚋之夭,鯤鹏之大等喻,《列子·汤问篇》语,《庄子·逍遥游》引之。”
(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鹏水击三千里,粗练长驱十万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岂同龙马负,徒作鯤鹏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当过渡时代,则如鯤鹏图南,九万里而一息, 江 汉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词语解释:鲲海  拼音:kūn hǎi
台湾 的别名。 清 丘逢甲 《送颂臣之台湾》诗之一:“ 鯤海 三更梦,鸥天万里春。”参见“ 鯤洋 ”。
词语解释:鲲洋  拼音:kūn yáng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
词语解释:鳞翼  拼音:lín yì
(1).代称龙凤。喻权贵。《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於是有弱冠王孙,綺紈公子,道不挂於通人,声未遒於云阁,攀其鳞翼,丐其餘论。” 李周翰 注:“鳞,龙也;翼,凤也。”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是以攀附鳞翼,际会风云。”
(2).翅膀。《宋书·孙处蒯恩等传论》:“此诸将并起自竖夫,出於皁隶芻牧之下,徒以心一乎主,故能奋其鳞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鳞翼俟风水,青云方阻脩。”
(3).鱼雁。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词:“为忆芳容别后,水遥水远,何计凭鳞翼?” 元 关汉卿 《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絶鳞翼,断信息,几时回。”
词语解释:鹏抟  拼音:péng tuán
鹏展翅盘旋而上。比喻人之奋发有为。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公行状》:“凤鸣千仞,鹏摶万里。” 宋 陆游 《答抚州发解进士启》:“将鹏摶於宦海,姑鸿渐於名场。”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完聚》:“幸今日鹏摶羽翰,曾浴日补天。”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至於 仁甫 诗餘之雋妙,则当 元 时已有称为如鹏摶九霄。”
词语解释:鹏海  拼音:péng hǎi
南冥;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 宋 冯京 《谢鄂倅南宫城》诗:“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 宋 朱敦儒 《满庭芳》词:“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词语解释:鹏翼  拼音:péng yì
(1).大鹏的翅膀。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虵,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李周翰 注:“鹏鸟其翼垂天,今斩之,固掩蔽广泽也。” 唐 谢偃 《玉牒真记》:“曩者炎运将终,九城沦陷,於是披丹霄而轩鹏翼,驾元海而截鲸鳞。” 明 高启 《登海昌城楼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2).借指鹏。比喻仕途显达者。 唐 张说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落鹏翼于半霄,负天之力莫展;顿龙媒于局路,追风之势斯毕。”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词语解释:鹏背  拼音:péng bèi
(1).《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鹏背”比喻已居或将居高位的人。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宋 李曾伯 《摸鱼儿·送窦制干赴漕趁班》词:“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后因“鹏背”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远託鼇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七:“空翠霏烟海浪深,鼇头鹏背半浮沉。不知脚底山多少,还尽平生未足心。”
词语解释:鹏举  拼音:péng jǔ
谓奋发有为。 三国 魏 曹植 《玄畅赋》:“希鹏举以摶天,蹶青云而奋羽。”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迅拔看鹏举,高音侍鹤鸣。” 清 方文 《李士雅江上见访谈粤中事甚详感而有作》诗:“怪尔艰辛还故国,不争鹏举慕鸡栖。”
词语解释:鹏鲲  拼音:péng kūn
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后以“鹏鯤”或“鹏鵾”比喻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南朝 齐 顾欢 《临终诗》:“鹏鵾适大海,蜩鳩之桑柘。” 宋 苏轼 《同年王中甫挽词》:“先帝亲收十五人,四方争看击鹏鯤。” 清 孙枝蔚 《赠黄仙裳》诗:“双飞怜峡蝶,一怒即鹏鯤。”
词语解释:鹏鴳  拼音:péng yàn
《庄子·逍遥游》载: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蓬间斥鷃嘲笑之。后因以“鹏鷃”比喻物有大小,志趣悬殊。 晋 孙绰 《兰亭集后序》:“於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快然兀矣,焉復觉鹏鷃之二物哉!” 唐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诗:“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 金 刁白 《物质》诗:“鹤鳧伤断续,鹏鷃失高卑。”
词语解释:鹍化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称人升擢高第为鯤化。鯤,后讹为“鵾”。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卢韬》:“右件官,族茂 燕臺 ,誉高藩閫,未从鵾化,聊屈鸞栖。”
词语解释:鹍鹏  拼音:kūn péng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