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共11084个典故

典故三十而立 

同源典故不踰矩 知命

相关人物孔丘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国魏·何晏《集解》:「有所立也。」


作者诗题诗句
孟浩然书怀贻京邑同好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綦毋潜送章彝下第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词语解释:三十而立  拼音:sān shí ér lì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陆继宗 《三十而立》:“他们都是在二十几岁作出贡献,三十开外就荣获诺贝尔奖金,真可谓三十而立。”
词语解释:不踰矩  拼音:bù yú jǔ
不越出规矩。《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词语解释:知命  拼音:zhī mìng
(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易·繫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復何忧。” 唐 王勃 《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清 戴名世 《命说示郑叟》:“吾以为命有二,有一己之命,有天下之命……知命者,知天下之命也。”
(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唐 张说 《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郭沫若 《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