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感皇恩词谱
感皇恩 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怀英词,名《叠萝花》。

感皇恩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毛 滂

  绿水小河亭 朱阑碧甃 江月娟娟上高柳 画楼缥缈 尽挂窗纱帘绣 月明知我意 来相就 
  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银字吹笙 金貂取酒 小小微风弄襟袖 宝熏浓炷 人共博山烟瘦 露凉钗燕冷 更深后 
  中仄中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仄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贺词之偷声,周词之添字,赵词、汪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按,此调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例作拗体,俱平仄平平仄平仄,惟程大昌词,“老幼欢迎僮婢喜”、“文字流传曾贵纸”,僮字、曾字俱平声,婢字、贵字俱仄声;又,前后段第六、七句,宋词俱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仄,惟陆敦信词,“风头日脚下,人空老”、“而今酒兴减,诗情少”,日字、酒字俱仄声,刘镇词,“儿孙列两行,莱衣戏”、“十分才一分,那里暨”,行字、分字俱平声。至前段第二句,毛词别首云,“饮少辄醉”,饮少二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晁补之词云,“凭谁向道,流水一瞬”,谁字平声,向道二字俱仄声,别首云,“繁枝高荫,疏枝低绕”,低字平声,晁冲之词云,“熟睡起来,宿酲微带”,熟字、宿字俱仄声。赵企词云,“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周紫芝词云,“此去常恨,相从无路”,《梅苑》词云,“堪赏占断,三春先手”,平仄各自不同,填者审择一体,庶不混淆,故详注不取参校,其余可平可仄,悉参谱内六词。至周词换头句“洞房见说”,平仄全异,亦不校注。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晁冲之

  蝴蝶满西园 啼莺无数 水阁桥南路 凝伫 两行烟柳 吹落一池飞絮 秋千斜挂起 人何处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酒劝君 闲愁莫诉 留取笙歌住 休去 几多春色 怎禁许多风雨 海棠花谢也 君知否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各藏短韵。 按,沈伯时《乐府指迷》,所谓句中韵,歌时应拍,不可不押者也。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 贺 铸

  兰芷满汀洲 游丝横路 罗袜尘生步 回顾 整鬟颦黛 脉脉多情难诉 细风吹柳絮 人南渡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回首旧游 山无重数 花底深朱户 何处 半黄梅子 向晚一帘疏雨 断魂分付与 春归去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藏短韵,第六句又各多押一韵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邦彦

  露柳好风标 娇莺能语 独占春光最多处 浅颦轻笑 未肯等闲分付 为谁心子里 长长苦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洞房见说 云深无路 凭仗青鸾道情素 酒空歌断 又被江涛催度 怎奈何 言不尽 愁无数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六句添一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紫芝

  无事小神仙 世人谁会 著甚来由自萦系 人生须是 做些闲中活计 百年能几许 无多子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近日谢天 与片闲田地 作个茅堂待打睡 酒儿熟也 赢取山中一醉 人间如意事 只此是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二句添一字异。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活”字、“一”字俱入声,此即《乐府指迷》所谓以入替平之法,不可以上去声字替。填者审之。

又一体 双调六十五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赵长卿

  景物一番新 熙熙时候 小院融和渐长昼 东君有意 为怜纤腰消瘦 软风吹破眉间皱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袅袅枝头 轻黄微透 舞到春深转清秀 锦囊多感 又更新来伤酒 断肠无语凭阑久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结两句各减一字,俱作七字一句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汪 莘

  年少寻芳 早春时节 飞去飞来似胡蝶 如今老大 懒趁五陵豪侠 梦中时听得 秦箫咽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割断人间 柳枝桃叶 海上书来恨离别 旧游还在 空锁云霞万叠 举杯相忆处 青天月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段第一句减一字异。按,《中州乐府》党怀英词,前起二句“碧玉撚条,蓝袍裁叶”,正与此同。至后段第五句第五字,诸家例用平声,周紫芝用以入替平之法,此词独用去声,偶然不同,恐非定格也。
历代作品
共170,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续上)
李弥逊 (3首)
毛滂 (3首)
汪莘 (1首)
沈端节 (1首)
王之道 (1首)
王千秋 (1首)
王庭圭 (3首)
程大昌 (10首)
葛郯 (2首)
蔡伸 (2首)
贺铸 (2首)
赵长卿 (2首)
感皇恩(宋·李弥逊)

密竹剪轻绡,华堂初建。

卷上虾须待开宴。

寿期春聚,芍药一番开遍。

砌成锦步帐,笼弦管。

绛节近颁,丹雏重见。

花里双双乍归燕。

重重乐事,凭仗东风拘管。

一时分付与,金荷劝。


感皇恩(宋·李弥逊)

入夜月华清,中天方好。

更著山光两相照。

星稀云净,玉树惊乌三绕。

广寒风陆近,秋光老。

老山高胜,飞尘不到。

亭上仙翁自昏晓。

短封新唱,字字令人绝倒。

待凭书寄恨,归鸿少。


感皇恩(宋·李弥逊)

花院小回廊,庭萱成行。

水面红妆翠绡帐。

蓬莱云近,风露一番清旷。

星郎来碧落,长庚象。

素志未酬,丹心益壮。

且醉真珠小槽酿。

不须皓齿,拍手狂歌清唱。

一尊为寿庆,羲皇上。


感皇恩(宋·毛滂)

多病酒尊疏,饮少辄醉。

年少衔杯可追记。

无多酌我,醉倒阿谁扶起。

满怀明月冷,炉烟细。

云汉虽高,风波无际。

何似归来醉乡里。

玻璃江上,满载春光花气。

蒲萄仙浪软,迷红翠。


感皇恩(宋·毛滂)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

别后何人更相记。

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

殷勤犹念我,同吟醉。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

不道扁舟□云外。

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

忆君清兴满,无由寄。


感皇恩(宋·毛滂)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

江月娟娟上高柳。

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

月明知我意,来相就。

银字吹笙,金貂取酒。

小小微风弄襟袖。

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

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感皇恩(宋·汪莘)

年少好寻芳,早春时节。

飞去飞来似蝴蝶。

如今老大,懒趁五陵豪侠。

梦中时听得,秦箫咽。

割断人间,柳枝桃叶。

海上书来恨离别。

旧游还在,空锁烟霞万叠。

举杯相忆处,青天月。


感皇恩(宋·沈端节)

和气霭微宵,黄云飘转。

东阁观梅负诗眼。

满斟绿酒,唱个曲儿亲劝。

愿从今日去,长相见。

宝幄欢浓,玉炉香软。

彼此宜冬镇长键。

绣床儿畔,渐渐日迟风暖。

告他事事底,饶一线。


感皇恩(宋·王之道)
  押宥韵

宿雾霁晨霜,江山明秀。

照眼黄花乱晴昼。

当年今日,正是悬弧时候。

一杯聊献祝,同亲旧。

莫问穷通,休论贫富。

且趁良辰醉醇酎。

扬珠捣玉,况值西成多收。

饱餐歌至治,天垂祐。


感皇恩(宋·王千秋)

天气过烧灯,初闲人倦。

晓色曈昽绣帘卷。

聚星歌扇,一簇雪香琼软。

寿杯争要把,从他满。

低低笑祝,年龄遐远。

息驾无由遂公愿。

东风吹喜,又做眉黄一点。

便参鹓鹭入,常朝殿。


感皇恩(宋·王庭圭)

飞雪满貂裘,马蹄轻骤。

笔下文章焕星斗。

凌云才调,尽是夺标高手。

况闻场屋里,知名久。

金榜篆云,银鞍披绣。

归去天香满衣袖。

莫辞今夕,且尽一尊芳酒。

为君歌一曲,为君寿。


感皇恩(宋·王庭圭)

一叶下西风,寒生南浦。

椎鼓鸣桡送君去。

长亭把酒,却倩阿谁留住。

尊前人似玉,能留否。

醉中暂听,离歌几许。

听不能终泪如雨。

无情江水,断送扁舟何处。

归时烟浪卷,朱帘暮。


感皇恩(宋·王庭圭)

羸马怯征鞍,骎骎欲骤。

昨夜文星动南斗。

广寒宫近,欲上烟霄携手。

素娥不奈冷,凄凉久。

知是谪仙,肝肠锦绣。

天半清风动襟袖。

而今西笑,且饮新丰美酒。

悠然还独酌,谁为寿。


感皇恩(宋·程大昌)
  押皓韵

锦告侈脂封,煌煌家宝。

偕老之人已华皓。

绿云拥鬓,更没一根入老。

但从和晬看,年堪考。

叶是松苗,松为叶脑。

禀得松神大都好。

人人戴白,独我青青常保。

只将平易处,为蓬岛。


感皇恩(宋·程大昌)
  押有韵

七十有三番,挂弧门首。

此事从来信希有。

新来仕路,夸说一般高手。

肯从清要地,抛簪绶。

何许分花,伊谁送酒。

得开口时且开口。

无烦无恼,也没期程奔走。

但能安此乐,夷然寿。


感皇恩(宋·程大昌)

画舸白蘋洲,如归故里。

老幼欢迎僮婢喜。

较量心事,岁岁春风弧矢。

今年称寿处,尤欢美。

嫁得黔娄,苦耽书史。

文字流传曾贵纸。

便同黼黻,何似实头龟紫。

天公闻此语,应怜许。


感皇恩(宋·程大昌)

一岁一生朝,一番老相。

无欲无营亦无望。

看经写字,且做闲中气象。

闭门人阒静,心清旷。

骨肉团栾,一杯相向。

野蔌家肴竞来饷。

真情直话,不用逢迎俯仰。

从他人笑道,不时样。


感皇恩(宋·程大昌)

中外受郊恩,三封纶告。

依并小君出称号。

锦犀光艳,不比香薰脂膏。

况从鸣瑟里,添花草。

更愿天公,别施洪造。

水长船高愈新好。

恁时舞带,一任巧装百宝。

曲终珠满地,从人扫。


感皇恩(宋·程大昌)

七十在前头,难言未老。

只是中间有些好。

鬒云虽瘦,未有一根华皓。

都缘心地静,无忧恼。

此际生朝,梅花献笑。

似向天边得新报。

孙枝秀雅,已挂恩袍春草。

定从欢喜处,添年考。


感皇恩(宋·程大昌)

变化属朝班,鲲鹏相并。

健翼垂云风用壮。

扶摇得势,不藉仙人仙杖。

旁观生意气,犹神王。

此去汉庭,春光骀荡。

亲见子虚不惆怅。

鸢肩捷上,自有唐家格样。

三台旬月里,堪歌唱。


感皇恩(宋·程大昌)

池馆足名花,四时蔫馥。

就里梅春春到速。

周遭松竹,任是雪霜长绿。

总堪供寿乐,翻新曲。

别向心田,有般奇木。

依约灵椿共标目。

八千换历,才当一番春复。

莫乱春起处,醅浮玉。


感皇恩(宋·程大昌)

身寿又康强,谢天将并。

耳目聪明行步壮。

登高挥翰,不用瞠眉扶杖。

华堂偕老处,儿孙王。

只恨萍蓬,他乡浮荡。

回首故山便惆怅。

今年生日,忽似还家模样。

当缘风絮韫,来赓唱。


感皇恩(宋·程大昌)

措大做生朝,无他珍异。

填个曲儿为鼓吹。

古来龙马,曾献河图真数。

羲黄缘得此,齐元气。

我向如今,职名升赐。

地在天宫正东序。

当初真本,到此或容披觑。

这回错综处,堪详叙。


感皇恩(宋·葛郯)

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

绿遍池塘夜来草。

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

世间多少事,邯郸道。

凭远下临,暗尘飞绕。

数点烟中树、水村小。

斜阳且住,为我花间留照。

从教红满地,何须扫。


感皇恩(宋·葛郯)

花似镜中人,不堪衰老。

空羡青青岸边草。

多情消瘦,更被无情相恼。

近来无限事,凭谁道。

胡蝶满园,丛边空绕。

睡起流莺过、语声小。

琐窗危坐,更被玉蟾相照。

夜阑梅影瘦,凭谁扫。


感皇恩(宋·蔡伸)

膏雨晓来晴,海棠红透。

碧草池塘袅金柳。

王孙何在,不念玉容消瘦。

日长深院静,帘垂绣。

璨枕堕钗,粉痕轻溜。

玉鼎龙涎记同嗅。

钿筝重理,心事谩凭纤手。

素弦弹不尽,眉峰斗。


感皇恩(宋·蔡伸)

酒晕衬横波,玉肌香透。

轻袅腰肢妒垂柳。

臂宽金钏,且是不干春瘦。

拈金双合字,无心绣。

鬒云半堕,金钗欲溜。

罗袂残香忍重嗅。

渡江桃叶,肠断为谁招手。

倚阑凝望久,眉空斗。


人南渡/感皇恩(宋·贺铸)

兰芷满芳洲,游思横路。

罗袜尘生步。迎顾。

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

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

花底深朱户。何处。

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

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感皇恩(宋·贺铸)

歌笑见余妍,情生眄睐。

拥髻扬蛾黛。

多态。

小花深院,漏促离襟将解。

恼人红蜡泪。

啼相对。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

兰叶犹堪向谁采。

小楼妆晚,应念斑骓何在。

碧云长有待。

斜阳外。


感皇恩(宋·赵长卿)

景物一番新,熙熙时候。

小院融和渐长昼。

东君有意,为怜纤腰消瘦。

软风吹破眉间皱。

袅袅枝头,轻黄微透。

舞到春深转清秀。

锦囊多感,又更新来伤酒。

断肠无语凭栏久。


感皇恩(宋·赵长卿)

碧水浸芙容,秋风楚岸。

三岁光阴转头换。

且留都骑,未许匆匆分散。

更持杯酒殷勤劝。

休作等闲,别离人看。

且对笙歌醉须拚。

如君才调,掌得玉堂词翰。

定应不久劳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