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一络索词谱
一络索 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

一络索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梅苑 无名氏

  腊后东风微透 越梅时候 一枝芳信到江南 来报先春秀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宿醉频拈轻嗅 堪醒残酒 笛声容易莫相催 留待纤纤手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此词见宋黄大舆《梅苑》选本,前后段两起句六字,第二句四字,结句五字,宋词仅得此首,若两结各添一字,即后毛词体也。

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吕渭老

  宫锦裁书寄远 意长辞短 香兰泣露雨催莲 暑气昏池馆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向晚小园行遍 石榴红满 花花叶叶尽成双 浑似我 梁间燕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梅苑》无名氏词同,惟后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毛 滂

  月下花前风畔 此情不浅 欲留风月守花枝 却不道 而今远 
  中中中中中仄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

  墙外鹭飞沙晚 烟斜雨短 青山只管一重重 向东下 遮人眼 
  中仄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仄


此调以毛词及秦、欧二词为正体。其余皆变格也。而毛词此体,宋人填者尤多。 前段起句,辛弃疾词“羞见鉴鸾孤却”,鉴字仄声。第二句,王安中词“霜华催鬓”,霜字平声。结句,周邦彦词“恐花也如人瘦”,花字平声;朱敦儒词“容易放春归去”,容字平声。后段起句,方岳词“叶下亭皋渺渺”,上渺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前后所列诸词。

又一体 双调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张 先

  来时露浥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 把酒与 花相近 
  平中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长流 流水尽 情无尽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亦毛词体,惟前段起句七字异。贺铸、吕渭老词,正与此同。但贺词起句“初见碧纱窗下绣”,吕词“蝉带残声移别树”,平仄与此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秦 观

  杨花终日飞舞 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 却有个 堪凭处 
  中中平中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紫府碧云为路 好相将归去 肯如薄幸五更风 不解与 花为主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亦毛词体,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五字句异。程垓“门外烟寒”词、辛弃疾“锦帐如云”词,正与此同,但程词起句“门外烟寒杨柳”、辛词“锦帐如云开处”,平仄与此异。

又一体 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严 仁

  清晓莺啼红树 又一双飞去 日高花气扑人来 独自个 伤春无绪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别后暗宽金缕 倩谁传语 一春不忍上高楼 为怕见 分携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前结七字,后结六字,于各家中极为参差,录备一体。

又一体 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陈凤仪

  蜀江春色浓如雾 拥双旌归去 海棠也似别君难 一点点 啼红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此去马蹄何处 向沙堤新路 禁林赐宴赏花时 还忆着 西楼否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此与张先词同,惟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异。

又一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欧阳修

  红纱未晓黄鹂语 蕙炉消残炷 锦屏罗幕护春寒 昨夜里 三更雨 
  平中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绣帘闲倚吹轻絮 敛眉山无绪 看花拭泪向归鸿 问来处 逢郎否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此词前后段起句七字,第二句五字,余与毛词同。坊本前结作五字句,今从《高丽史·乐志》改定。黄庭坚“谁道秋来”词,正与此同,但前段第二句,“任游人不顾”句法小异。 按,此词第二句,应作上一下四句法,黄词为正。 黄词,前段起句“谁道秋来烟景素”,道字、景字俱仄声,秋字、来字俱平声;第二句“任游人不顾”,不字仄声;后段第二句“对月亭风露”,月字仄声;第四句“更作甚悲秋赋”,作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历代作品
共55,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续上)
王之道 (1首)
王安中 (3首)
王灼 (1首)
秦观 (1首)
程垓 (2首)
舒亶 (2首)
蔡伸 (1首)
贺铸 (2首)
赵以夫 (1首)
辛弃疾 (2首)
陆游 (2首)
陈允平 (2首)
陈凤仪 (1首)
黄庭坚 (1首)
邵亨贞 (2首)
玉连环/解连环(宋·王之道)

流水细通何处。柳溪新雨。

清风十里送篮舆,行不尽、山无数。

一簇楼台窣堵。老僧常住。

悬知俗客不曾来,门外苍苔如许。


一落索(宋·王安中)

欲访瑶台蓬岛。烟云缥缈。

清游却到凤皇池,听檀板、新声妙。

天上除书催早。人瞻元老。

东风烟柳罩河堤,更何处、深春好。


一落索(宋·王安中)

塞柳未传春信。霜花侵鬓。

送君西去指秦关,看日近、长安近。

玉帐同时英俊。合离无定。

路逢新雁北来归,寄一字、燕山问。


一落索(宋·王安中)

梦破池塘杳杳。情随春草。

尊前风味不胜清,赋白雪、幽兰调。

秀句银钩争妙。殷勤东道。

蛮笺传与翠鬟歌,便买断、千金笑。


一落索(宋·王灼)

昨夜封枝寒雪。暗堆残叶。

佳人醉里插钗梁,更不问、眠时节。

绣被重重夜彻。烛光明灭。

枕旁争听落檐声,更不问、醒时节。


一落索(宋·秦观)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

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一落索(宋·程垓)

门外莺寒杨柳。正减欢疏酒。

春阴早是做人愁,更何况、花飞后。

莫倚东风消瘦。有酴醾入手。

尽偎香玉醉何妨,任花落、愁依旧。


一落索(宋·程垓)

小小腰身相称。更著人心性。

一声歌起绣帘阴,都遏住、行云影。

闻道玉郎家近。被春风勾引。

从今莫怪一东看,自压尽、人间韵。


一落索(宋·舒亶)

叶底枝头红小。天然窈窕。

后园桃李谩成蹊,问占得、春多少。

不管雪消霜晓。朱颜长好。

年年若许醉花间,待拼了、花间老。


一落索 蒋园和李朝奉(宋·舒亶)
  押寘韵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

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

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一络索(宋·蔡伸)

好在章台杨柳。不禁春瘦。

淡烟微雨曲尘丝,锁一点、眉头皱。

忆自灞陵别后。青青依旧。

万丝千缕太多情,忍攀折、行人手。


玉连环/一落索(宋·贺铸)

别酒更添红粉泪。促成愁醉。

相逢浅笑合微吟,撩惹到、缠绵地。

花下解携重附耳。佳期深记。

青翰舟稳绣衾香,谁禁断、东流水。


窗下绣/一络索(宋·贺铸)

初见碧纱窗下绣。寸波频溜。

错将黄晕压檀花,翠袖掩、纤纤手。

金缕一双红豆。情通色授。

不应学舞爱垂杨,甚长为、春风瘦。


一落索(宋·赵以夫)
  押宥韵

露蕊香肌娇秀。燕脂微透。

蕊宫仙子驾祥鸾,被风卷、霞衣皱。

轻剪倩他红袖。簪来盈首。

直须沈醉此花前,怕花到、明朝瘦。


一络索(宋·辛弃疾)
  押药韵

羞见鉴鸾孤却。倩人梳掠。

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

行绕翠帘珠箔。锦笺谁托。

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一落索(宋·辛弃疾)
  押遇韵

锦帐如云处。高不知重数。

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燕飞泥污。问花花诉。

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一落索(宋·陆游)
  押漾韵

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

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

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


一落索(宋·陆游)

满路游丝飞絮。韶光将暮。

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

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

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


一落索(宋·陈允平)

欲寄相思情苦。倩流红去。

满怀写不尽离愁,都化作、无情雨。

渺渺暮云春树。澹烟横素。

夕阳西下杜鹃啼,怨截断、春归处。


一落索(宋·陈允平)

澹澹双蛾疏秀。为谁频皱。

落花何处不春愁,料不是、因花瘦。

锦字香笺封久。鳞鸿稀有。

舞腰销减不禁愁,怕一似、章台柳。


一络索(宋·陈凤仪)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

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沙堤新路。

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一落索(宋·黄庭坚)
  押遇韵

谁道秋来烟景素。任游人不顾。

一番时态一番新,到得意、皆欢慕。

紫萸黄菊繁华处。对风庭月露。

愁来即便去寻芳,更作甚、悲秋赋。


一落索(元·邵亨贞)

缕缕鹅黄拂晓。弄烟轻袅。

宜春花外万丝金,记朝罢、莺啼早。

学舞楚腰犹小。不禁寒悄。

近来张绪减风流,又恐被、蛾眉恼。


一落索 新柳(元·邵亨贞)

陌上东风初转。暗黄犹浅。

金鞭拂雪记章台,是几度、朱门掩。

千缕柔丝迎面。吹笙人远。

妆楼妒冷绣帘垂,恐误了、双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