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去声
 韵 入声

拼音:bì 繁体或异体字:霁韵,屑韵同

閉 bì
〈动〉
  • (会意。从门,从才。“才”是用来闭门的东西。本义:关门,把门合闭起来)
  • 同本义
  • 闭,阖门也。——《说文》
  • 门常闭。——《墨子号令》
  • 先王以至,日闭关。——《易·象传》
  •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 门已闭矣。——《左传·哀公十五年》
  • 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礼记·中庸》
  • 又如:闭扫(即闭门欲扫。指闭门谢客);闭影(关门不与外界往来)
  • 泛指闭合,合拢
  • 陈子闭口,毋复言。——《史记·张仪列传》
  • 又如:闭目;闭嘴;闭合电路;闭口结舌;闭卷(答题时不能查阅有关资料的考试方法)
  • 壅塞不通
  • 闭而不通。——《国语·晋语》
  • 又如:闭绝(堵塞;杜绝);闭心(闭绝欲望)
  • 禁绝
  • 礼者,所以闭淫也。——《史记·乐书》
  • 又如:闭淫(禁绝邪淫);闭钳(禁制);闭籴(禁止输出,封闭其买入米谷的通道)
  • 停止;结束 。如:闭歇(停业);闭经;闭会
〈名〉
  • 门闩的孔
  • 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韩非子·主道》
  • 又如:键闭
  • 古时称立秋、立冬为“闭”,意即开始闭藏的气节
  •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康熙字典

  •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𠀤音嬖。 (霁韵)
  • 《說文》闔門也。从門才,才所以歫門也。會意,亦像形。俗从下,非。《禮·月令》修鍵閉。《註》鍵,牡。閉,牝也。《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釋文》必計反。
  •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註》閉立秋立冬。
  • 又《廣韻》掩也。《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註》閉錘,格也。
  • 又《博雅》閉閉,盛也。
  • 又《玉篇》塞也。《易·坤卦》天地閉。《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 又藏也。《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傳》閉,紲也。《正字通》弓檠也。
  • 又服式也。《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却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𠀤音𪔀。 (屑韵)
  • 義同。
  • 考證:〔《禮·月令》修鍵閉。《註》鍵,牡。閉,牝也。《疏》鍵是門扇,後樹兩目,穿上端爲孔〕
  • 謹照原文兩目改兩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