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nì 霁韵

睨 nì
〈动〉
  • (形声。从目,兒(ní)声。本义:斜视)
  • 同本义
  • 睨,视也。——《说文》
  • 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 睨而视之。——《礼记·中庸》
  • 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山水》
  • 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归田录》
  • 又如:睨注(斜着眼睛注视);睨笑(斜视而笑);睨视(斜视,旁视;傲视)
  •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楚辞·离骚》。玉逸注:“睨,视也。”
  • 顾视,回视
  • 寻视
  • 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墨子》
  • 窥伺 。如:睨望(窥望)
  • 偏斜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
康熙字典

  • 《唐韻》《集韻》《韻會》𠀤研計切,音詣。 (霁韵)
  • 《說文》袤視也。《左傳·哀十三年》余與褐之父睨之。《史記·藺相如傳》持璧睨柱。《屈原·離騷》忽臨睨夫舊鄉。
  • 又禽鳥斜視亦曰睨。《埤雅》禽經曰:雞以嗔睨。《王楙補禽經》鴨以怒睨。
  • 又日斜亦曰睨。《莊子·天下篇》日方中方睨。《衍義》日斜如人睨目。
  • 又人名,睨夫。見《宋史·宗室表》。
  • 又與倪堄通。睤睨,詳睤字註。
  • 又《集韻》吾禮切,詣上聲。 (荠韵)
  • 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