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kū 虞韵

枯 kū
〈形〉
  •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 同本义
  • 枯,槁木也。——《说文》
  • 草木蚤枯。——《礼记·月令》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 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 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 菀枯顷刻。——[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 八月禾未枯。——·沈括《梦溪笔谈》
  • 又如:枯荣(草木的繁荣与凋零。后指盛衰;也指干涸,干竭);枯凋(枯槁凋零);枯索(草木枯萎全无生机);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喻卑小的职位);枯鱼(干鱼;鱼干;比喻处于困境的人);枯腊(枯干的肉,指尸体)
  • 弃市暴死
  • 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荀子·正论》。杨倞注:“枯,弃市暴尸也。”
  • 又如:枯磔(古代的两种重刑。枯,指弃市暴死;磔,指车裂)
〈形〉
  • 干涸
  • 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论衡·效力》
  •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 山林川泽之数。——《周礼·天官·司书》。注:“山林川泽童枯则不税。”。疏:“山林不茂为童、川泽无水为枯。”
  • 又如:枯池(干涸的池塘);枯渴(干渴);枯鱼之肆(比喻身在穷途)
  • 过其枯城,或蘖青青。——《太玄差》。范望注:“枯,虚也。”
  • 又如:枯守(空守);枯城(荒废的旧城);枯煎(空受熬煎)
  •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外子·外物》
  • 又如:枯窘(枯竭贫乏);枯泪(泪已哭尽);枯灭(消灭尽)
  • 干瘦;憔悴
  • 开若枯骸,心若死灰。——《庄子·知北游》
  •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 又如:枯悴(憔悴);枯黧(憔悴黧黑);枯黯(憔悴而灰暗);枯羸(憔悴羸弱)枯毁(瘦弱,毁损)
  • 乏味,无趣 。如:枯住(枯燥乏味地居住);枯禅(佛教徒指静坐参禅。又指闲坐,闲聊)
〈名〉
  • 枯朽的树木
  •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晋语二》
  • 肉已烂尽的骸骨
  • 泽及骴骨。——《吕氏春秋》。高诱注:“骨有肉曰骴,无曰枯。”
  • 油科作物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如:茶枯;菜枯
康熙字典

  •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虞韵)
  • 《說文》槀木也。《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 (麌韵)
  • 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 又叶苦禾切,音科。 (歌韵)
  •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