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gū 虞韵

姑 gū
〈名〉
  •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 同本义
  • 姑,夫母也。——《说文》
  •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李朝威《柳毅传》
  •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 父亲的姐妹
  •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姑;姑婿
  • 丈夫的姐妹
  •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又如:姑嫂;小姑(丈夫的妹妹)
  • 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 。如:尼姑(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道姑(女道士);三姑六婆
  • 少女 。如:村姑;姑娘家
  • 娘家称已经出嫁的女子 。如:姑太太(已嫁的长辈女子)
〈副〉
  • 姑且,暂且
  •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高启《书博鸡者事》
  • 又如:姑置勿论
〈动〉
  • 姑息,无原则的宽容 。如:姑容(姑息宽容);姑恕(姑息宽容);姑纵(姑息放纵);姑徇(姑息徇私)
  • 通“诂”(gǔ)。诂训。以通行的文字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 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管子·心术》
  • 吸饮
  • 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康熙字典

  •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 (虞韵)
  •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母曰姑,父之𡛷妹亦曰姑。王父之𡛷妹曰王姑。《詩·邶風》問我諸姑。
  • 又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 又《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註》姑,且也。息,休也。
  • 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
  • 又且也。《書·酒誥》姑惟敎之。
  • 又星名。《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
  • 又國名。《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又《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又有亳姑,𠀤亡。
  • 又山名。麻姑,在建昌南城縣西南。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顏眞卿有麻姑壇記。李覯有麻姑山賦。又從姑山,在縣東南,以山次于麻姑因名。
  • 又姓。姑浮,越大夫。
  • 又作姑,邪道所出也。《後漢·王莽》傳》三萬餘人南出棗街作姑。
  • 又三姑,三尸也。《酉陽雜俎》人有三尸,上尸淸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
  • 又祀姑,幡名。《吳語》吳王與晉爭長,乃戒夜中官師擁鐸建祀姑。
  • 又金僕姑,矢名。《左傳·莊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 又䑕姑,牡丹名。見《本草綱目》。
  • 考證:〔《左傳·昭二十二年》晏子曰,古人居此地者,有蒲姑氏。《杜預》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
  • 謹按傳文無此語,杜預所註在昭九年不在二十二。今謹改爲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