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bèng 敬韵

迸 bèng
〈动〉
  • (从辵,并声。“辵”(chuò)意思是在路上行走。本义:奔散,走散)
  • 同本义
  • 督将迸走,死伤过半。——《三国志·满宠传》
  • 又如:迸豆之疾(像豆子倒入锅内时乱迸那样快);迸窜(逃窜);迸逸(逃窜)
  • 涌出;喷射
  • 银瓶乍破水浆迸。——·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又如:迸泉(涌出的泉水);迸撺(喷涌飞溅);迸放(喷射发出)
  • 爆开,断裂
  •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水浒传》
  • 又如:迸穴(迸裂而成的洞穴)
  • 冒出,突然向外发出 。如:迸竹(突出的竹子);迸云(穿云。喻高)
康熙字典

  • 同逬。 (敬韵)
  • 詳後逬字註。


  • 《廣韻》《集韻》《韻會》比諍切《正韻》比孟切,𠀤幷去聲。 (敬韵)
  • 《說文》走散也。《正韻》逸走也,涌也。
  • 又與屛同。《禮·王制》屛諸遠方。《大學》逬諸四夷。《朱註》屛、逬古字通用。
  •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 (庚韵)
  • 與伻同。使也。
  • 又悲萌切,音綳。 (庚韵)
  • 義同。
  • 俗省作迸。譌作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