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dòu 繁体或异体字:宥韵

竇 dòu
〈名〉
  • (形声。从穴,卖声。本义:孔穴)
  • 同本义
  • 窦,空也。——《说文》
  • 穿窦窖。——《礼记·月令》。注:“入地隋曰窦。”
  • 顺人情之大窦也。——《礼记·礼运》。注:“孔穴也。”
  • 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方苞《狱中杂记》
  • 如:窦径(洞穴和小路)
  • 门旁小户
  • 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左传》。杜预注:“闺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
  • 泛指简陋门户
  • 荣族子敝,小随母养于宗中,及十二,自窦而走,至大街。——·冯梦龙《智囊补》
  • 古代椭圆形地窖 。如:窦窖(积藏谷物的地窖)
  • 水沟,阴沟
  • 宫中之窦,其崇三尺。——《周礼》
  • 王闻变,易敝衣,匿水窦中,久而得之。——·周密《齐东野语》
  • 水道口
  • 不见四窦者,四窦,五岳之匹。——《周礼·春官·大宗伯》
  • 窦,水沟口也。——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 人体或某些器官或组织的内部凹入部分 。如:鼻窦;胃窦;额窦
  • 古州名
  • 窦州苍梧郡地,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贞观八年曰窦州。——·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动〉
  • 溃决;穿通
  • 不防川,不窦泽。——《国语》。韦昭注:“窦,决也。”
康熙字典

  • 《廣韻》田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𠀤音豆。 (宥韵)
  • 《說文》空也。《禮·月令》穿竇窖。《註》入地隋曰竇。
  • 又鑿垣爲孔曰竇。《左傳·襄十年》王叔之宰曰:蓽門圭竇之人。《註》竇,穿壁爲小戸。
  • 又穴也。《禮·禮運》禮義者,順人情之大竇。《註》竇,孔穴。
  • 又水道也。《左傳·襄二十六年》齊烏餘襲我,高魚有大雨,自其竇入。《註》雨故水竇開。
  • 又決也。《周語》不竇澤。《註》竇,決也。
  • 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殺子糾于生竇。《註》生竇,魯地。《北史·魏本紀》泰常七年,自雲中西幸屋竇城。《水經注》漢武微行柏谷,遇辱竇門。又感其妻深識之,饋賜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竇津是也。
  • 又姓。《風俗通》夏后相遭有窮氏之難,后緡方姙,逃出自竇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漢有魏其侯竇嬰。
  • 又通作窬。《禮·儒行》蓽門圭窬。《釋文》音竇。
  • 又《集韻》徒谷切《正韻》杜谷切。 (屋韵)
  • 𠀤與瀆通。《周禮註》西竇五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