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
 韵 去声
 韵 平声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拼音:mén 元韵,另见

汶 mén
  • 〔~~〕心中昏暗不明,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者乎?”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文運切,音問。 (问韵)
  • 水名。《書·禹貢》浮于汶,達于濟。又濟東北會于汶。《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經》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于濟。《註》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牟縣,古牟國,故俗謂是水爲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門下谷東流,西南逕汶陽縣,又西南逕桃鄕縣,自桃鄕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鄕平陸故城,合爲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東,遂爲澤渚。右一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訓》汶出弗其。《高誘註》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
  • 按:誘說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濟者也。
  • 又《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朱虛縣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說文》維作濰。《水經》汶水出朱虛縣泰山。《酈道元注》伏琛晏謨𠀤言,水出縣東西峿山,山在小泰山東。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峿城,亭故縣也。汶水逕峿城北,又北過淳於縣西。濰水過縣東,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 又《水經注》㟬崮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東經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北流入於沂。
  • 又汶上,縣名。《廣輿記》本漢平陸,今屬兗州府。
  • 又《集韻》武粉切,音吻。 (吻韵)
  • 義同。
  • 又《廣韻》《集韻》𠀤無分切,音文。 (文韵)
  • 黏唾也。
  • 又遼東有汶城。《盛輔之云》卽孤竹國也。音文。
  • 又《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𠀤音珉。 (真韵)
  • 與岷通。汶江也。《書·禹貢》岷嶓旣藝。《又》岷山導江。《史記》皆作汶。《山海經》大江出汶山。《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
  • 又汶山,郡名。汶川,縣名。《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攺曰汶川。《廣輿記》今屬成都府。
  • 又《集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𠀤音門。 (元韵)
  • 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正字通》汶水,今一統志列爲三,曰塹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汶上,書傳謂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三汶,淸河爲大。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別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 考證:〔《水經》《註》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浦。〕
  • 謹照原文入浦改入泲。〔《山海經》大江出汶水。〕
  • 謹按此句出山海經註。謹於經下增註字,𠀤照原文汶水改作汶山。